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97 出兵之前(五)

  • 作者:钓鱼能手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6-09 16:37:43
  • 字数:4782字

黄老儿看着眼前几乎精疲力竭的蒲坂驿丞,没有任何的犹豫,他接过密信,也来不及与众人一一道别,便直奔马厩,牵了一匹最好的驿马仓促上路,直奔西南方向的下邽县。

大荔县与下邽县相距一百里,按照桓熙二十里一处驿站的规模,沿途黄老儿能够更换四匹驿马,直至与下邽县驿丞交接。

这位蒲坂驿丞还没进门,就在驿站外大声喊道:

“黄老儿!紧急军情!快些出来。”

驿丞是管理各县驿站的吏员,通常只有十万火急,且不容有失的事情,他们才会亲自出马,因而,精于骑马也是他们必备的技能。

之所以沈劲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相较于驿卒的招募,驿丞的委任可就要严格许多,需得仔细审查才能批准,因此,在沈劲看来,这么重要的军情,交由驿丞护送要比驿卒们可靠得多。

大荔县与蒲坂相邻,两地的驿丞常有往来,故而相熟。

但此时好友重逢,来不及叙旧,蒲坂驿丞从怀里摸出一封密信,交给了黄驿丞,他郑重道:

桓熙选择每二十里设置一处驿站,是因为马在驼人的情况下,跑了二十多里地就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用来恢复体力。

蒲坂与大荔县相距八十余里,在来到大荔县城郊的驿站前,他已经在中途的三处驿站更换了三匹马。

由于沈劲的命令,必须得是驿丞们亲自护送,故而,这一路上,蒲坂驿丞只能换马,非得到了这里,才能与黄老儿交接。

为了追求情报传递的速度,二十里一处驿站便可无缝连接,全速传递。

黄老儿离开不久,大荔县令就已经得知了消息,由于大荔县是冯翊郡的郡治所在,县令找到与他同城的冯翊太守,忧心忡忡地说道:

“看这情形,只怕是边关告急,燕、虞两国已经出兵了。”

“并州沈刺史有令,需得我等驿丞护送,沿途换人换马,一刻也不许耽误。”

在冯翊太守看来,只要高王城与潼关都还在,关中就是绝对安全的,不可能出现敌情。

大荔县令闻言,舒展开了眉头,但还是不甘地说道:

“大战当前,只恨不能效力军前,为梁公杀敌立功。”

冯翊太守瞥他一眼,他可知道这人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从未有过军功,之所以能当上县令,不过是出身士族,走的九品中正制步入的仕途。

而冯翊太守则是梁州汉中郡人,行伍出身,将门子弟,追随桓熙征战多年,如今被安排在了冯翊郡,一旦敌军选择冒险绕过高王城,直接进攻蒲坂,将会由他领着冯翊郡的州郡兵率先驰援。

大荔县令见冯翊太守不搭腔,只得转移话题,问起了冯翊太守是否已经确定了三个举荐人选。

冯翊太守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他今天来找自己的真正意图。

桓熙曾颁布政令,让各地太守为他举荐人才,每位太守每年需得举荐三人,在秋季前往长安接受户部的考核,成绩优异即可为官,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会被委以重用。

这份政令一经发布,便引得有志向的士族子弟纷纷趋之若鹜,大家都知道,梁公对原有的九品官人发存在着不满,认为此法不能区分优劣。

自然而然的,再走九品中正制,前途有限,这都是给那些庸碌之人准备的。

可无奈,桓熙考核取官,应试的名额实在有限。

在桓熙的控制之下,共有雍、梁、秦、凉、并五州,其中雍州包括新被划入的上洛郡在内,有八郡,梁州八郡、秦州六郡、凉州八郡、并州一郡,再加上名义上归属司州,实则被梁国控制的弘农郡,一共也只有三十二郡。

每个郡推举三人,共计九十六人,桓熙又给了银川单于台左辅索遐三个举荐名额、右辅车胤三個名额,以及姑臧单于台左辅赵俱、右辅牛夷各三个名额,让单于台为他举荐河套、河西部落中的优秀人才。

故而,今年地方将向中央举贤一百零八人。

无数人都在盯着这一百零八个名额,可谓是僧多肉少。

大荔县令出自士族,身上自然担负了族老们的嘱托,虽说太守们每年都可以举荐人才,但谁不希望自家的青年才俊能够早些步入仕途。

冯翊太守明白大荔县令的心思,但他实在爱莫能助,因为名额早就分出去了,都是冯翊郡的大族,作为利益交换,他在任期内,将得到获得推荐名额的大族的全力配合。

这也是桓熙让各地太守推举人才的目的所在。

而大荔县令虽然也是出自名门,但因为异地为官的条例,他并非冯翊郡人,并不能在冯翊太守施政时提供方便,名额也自然不会留给他。

“梁公的深意,想必贤弟也是明白的,与其来找我,贤弟不如寄信回家,让他们往当地太守的身上想想办法。”

冯翊太守坦诚道。

(本章完)

而高王城的险峻,早已为世人所共知。

当年苻健集结重兵,而桓熙的主力尚在河西,但面对这样一座坚城,苻健久攻不下,只得饮恨班师,从此绝了入主关中的野心,才会去谋夺代国。

冯翊太守见他满面愁容,忍不住笑道:

“此战,梁公自有安排,我等身处关西,就算整日食不下咽,也与大局无关,贤弟何以杞人忧天。

一名自蒲坂而来的驿丞,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位于冯翊郡,大荔县城郊的驿站。

“莫非苻坚、慕容恪这些手下败将,还能在与梁公交手时占得便宜。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前线战局不利,他们也打不进关西,贤弟大可高枕无忧。”

这话倒也不假,即使桓熙丢了河东郡,但只要能够守住高王城,还是能保关西安宁,不让燕、虞两国反攻关中。

听见喊声,屋里的驿卒们簇拥着那位被换作黄老儿的大荔驿丞出门。

说是老儿,其实黄驿丞正值壮年,才四十出头,不过看上去却跟五十多岁一样。

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7343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