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春过辽河滩

第十五章

  • 作者:邢广威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3-12-17 20:01:25
  • 字数:10968字

初秋的天气,早晚凉,晌午热,今天正好是个小阳春,温暖的天空,一丝儿凉风也没有,而在玉米地里,由于不透风,更是闷热。而她们的劳动,又是紧张的,有强度的。可是不管你是多受累的,还是少受累的,都出汗。更多的时候,是热汗沾衣,汗流浃背或者是汗流满面。而在劳动最紧张的时候,是顾不上,也顾不了那么多,任由汗水自流,不然就让它在脸上自由地滚动滴淌。有的时候,汗水在眼前面晃动影响视线,就顺手用袖头抿一把,不管是擦净还是没擦净,还得接着干活。等再影响了,再擦。这种的燥热和出汗,并不耽误劳动,身体上也不会感到难受,反而会因为劳动的紧张,似乎连劳累都感觉不到了。只有到了休息的时候,才会晓得疲劳,会感到地头比地里面凉快。妈妈今天干活又特别起劲,她虽然是在最后边擗包米,比人家多走不少的路,比人家劳累,可是她始终也没有落后,所以她今天的汗也流的特别多,两个袖子都擦湿了,用手都能拧出水来。由于劳动的时候精神特别集中,旁边又有二婶她们一边干活,一边再说笑,她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没有先前那么紧张和担忧了。不过,她还是非常的警惕,一点也不敢大意,不想惹事上身,就自顾自地干活。她感到这样最好了,又不寂寞,又没有压刀,不象是在人们的面前,说又不敢说,笑不敢去笑,就连随声附和都不能,生怕出什么毛病,只有低着头,用两只耳朵来辩别人家的反应,时刻都在小心。而在这时,她可以抬起脸来干活,也可从看看天,望望地,扫一眼白云,欣赏一下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秋色。这个时候的她,才能感觉到做人的乐趣,自然界的伟大。她一边干活,一边地回味,还得小心着玉米叶子刮伤了皮肤,干活的人,破个皮,割个口子,到是不算什么,就是在出汗的时候,会感觉到蛰的慌,用不上三天两早上的就会好了。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人们由于劳累,又都出过通身的热汗,坐在玉米地的外面,会感觉到又舒服又凉快。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闹的,似乎刚才的劳累和闷热,都让外面的凉风给吹跑了。那个时候的农村人,文化都不怎么高,也没有什么想头,又没有什么抱负,吃饱了肚子,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就开心了。而这种劳动对于她们,是天经地义的事,就是苦点累点,都不是个事,那都没有关系。至于干部们说什么,工作组怎么讲,那是他们带头人的事,干活的人,只管听着,他们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活还得群众去干,每天如此。所以她们才不去管那些闭事,她们只是在劳动过后,自己找点乐子,来排解她们单调乏味的生活。休息的时候,还有一样事情,是农村人都愿意做的,她们把玉米秆子根上的这头割下一尺多长,一边休息,一边嚼。嚼玉米秆子可不是没事做,也不是为了锻炼牙口,而是玉米秆子水分里面含有糖汁,虽然说没有甘蔗甜,可也是很甜的,这也算是一种生活中的调计吧。这种东西在当时,不光是大人,最爱嚼的顶数孩子,我记得我那时,一到了秋天,每天都盼望妈妈回家,给我夹回一大捆玉米秆子,十根八根的都知足,也不管大人一天的劳动累不累,大老远的往回拿。我是眼巴巴地等在自己家的大门口,而有的孩子为了早点嚼到它,可是要跑到村口去等,有的还会去出村很远的地方去等。有了它,就不顾别的了,白天嚼,晚上嚼,还有的小学生,就连上学都不忘了带着它。嚼到最后,有的孩子把嘴拉破了,把牙床子嚼仲了,把腮帮子磨破了,以至于到后来,吃饭都不能嚼东西。嚼这种东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边嚼一边咝了,将水分和糖汁啯出来,把嚼不碎的秆子瓤吐掉。而那种声音,是那样的香,那么的甜,不但是嚼的人,听的人都跟着流哈喇子,都在心里舒服。说句没脸的话,就是我现在一想到那种声音,都扳不住要流口水了,可见那种生活,还满是值得留恋回味的。

妈妈当时除了休息和享受清凉的空气以外,也和别人一样,坐在一边嚼包米秆子,一边嚼,还一边咝了。看到别人在打闹,听着人家肆意的调笑,即看热闹,又落得清闲,这么的休息了一会,不知道是谁放了一串响屁,这就引起了一阵的笑骂声,指责声,大家都乱成了一团,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脸红脖子粗的与人家争辩。大家正忙乱的时候,妈妈她也停止了嚼包米秆子,把一只手拿着的包米秆子,停在了往嘴里送的半道上,扭过脸去,看着大家笑骂表演。

今天上午女工们还是擗包米,每个人两条垄,将玉米从站着的玉米杆上掰下来,放到随身拿的筐里,装满筐后在放到中间那个人堆的堆上,三个人一组,其他的人随后。农村的活,都有巧门,有受累的,有不受累的,这就不光是看你干活灵透还是笨,那要看你是不是一个咬尖的人,或者是不是个受气的人,才能够决定你受不受累。这个说是怎么讲呢,象这种擗包米的活,领头人在前面,不用将挎满筐的玉米向别处送,少走路,就省力,挨着他的人,只跨两条垄的路,也省不少力,而后边的人,是要跨四条垄,来回都得多走路,这就比前面的两个人费时间,多费力气,一天下来,要比人家多受不少的累。这还得是说领头的人不使坏,她要是使坏,挑个大筐,将每堆的玉米堆都拉长点距离,最后边的人就更受累了,挎着重筐,也得跟着多走几米的路。这还不算,领头的人要是只顾自己急着擗包米,不去就合最后边的人,那她就多挨老鼻子累也跟不上趟。这种受累的活,不用说,自然是跑不了,也落不下妈妈了。而今天妈妈她特别的卖力,不多言,也不多语。可是快嘴二婶在那边,那是一边干活,一边说闲嗑。东家长,西家短的,谁家的老母猪一窝下了几个崽了,谁家的老母鸡又抱窝了,说个没完,笑个没够。其实,这也给劳动带来了轻松,让劳动变得愉快。而妈妈在一边只管干活,一点也不敢跟着人家搭言,她知道早上就倒霉,生怕自己一时的多嘴,带来晦气。别人说,别人笑,她只当是没听见,二婶有时也对妈妈说,看她也不附和,也就不和妈妈搭话,转过身去和别人说笑去了。

事情的起因很是简单,从秋收以来,妈妈都是多干活。少说话,尽量避免招人眼。不落单,也不去凑热闹。干活的时候是这样,休息的时候还是这样,自己累也好,自己怕也罢,自己的难处自己知道,自己解决。从来也不敢和外人说起,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别说是和人讲了,就是想都没有想过。而别人说什么,她根本不往心里去,也不去参合,就怕引起事非,带来麻烦。要说就这样的躲让,也算差不多了,也能有点作用,有点效果了。可是不然,也是事与愿违,老天不公。这不,也是和该有事,这天从一早上起来,她就被喊工的人训了几句,不为别,这些天她由于体力上的透支,再加上心里头的担忧,身体就特别的困乏。喊工的人在窗子下面叫了三,二声,她也没有醒,也没有回应人家。咱们这里农村的房子,不像现在,都有很高的院墙,还都安上钢筋的铁大门。那时多半都没有高墙大院,没有大门,就是有门的,也都是用柳树条别的,只是为了挡个鸡鸭等家禽的,又没有锁,过往的人,随手推开再随手给带上。各家各户养狗的不多,有狗的人家都把狗拴在房后,生怕咬着人。我们家当时到是有个小院墙,抬腿就能跨过去,又没有大门。所以喊工的人直接就走到了窗户下面,招呼妈妈出工,每天只要喊一声,她就马上回应,喊工的人听你答应了,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去与不去,迟到与否,就不是他的事了。而革命群众,他要一遍一遍地去叫,实在叫不动的,就只好劳驾队长,他去解决了。而今天叫工的人走到窗户下,叫了有二,三声,妈妈也没有应声,他的心里就来气了,随后一边用手敲窗户,一边不耐烦地说,都睡死过去了,怎么就一点动静都没有,你还挺有功劳的是吗,摆什么臭架子,又不是有汉子搂着起不来,怎么就睡不够呢。这么大声的叫你,也不回应一声,是怕别人知道,还是不拿我当一回事呢,要是你看我不行,说一声,我还正不愿意扒活寡妇的窗户呢,还当你有什么的好味道,有什么好事,我还见不上呢,他就这么杂七夹八的,没有一句好听的乱说一通。而妈妈在叫工的人一敲窗户,马上就惊醒了,立刻翻身坐起来,也顾不得穿衣裳,顾不得点灯,立刻应了一声,说我听见了,这就起来,马上就出工。对不住,我今天晚上睡的太沉了,没有听见你的喊声,让你多喊了几声,耽误你的工夫了,请你包涵一回,以后再也不会让多喊了。一边说,一边赶紧摸黑穿衣裳起来。这时候听到喊工的人说了一大堆七三八四的话,不由的就呆住了,坐在炕上,又不能应声,又不能还嘴,只有吃这哑巴亏,让人家数落。心里头这个不是滋味呀这要是在从前,就是能和自己闹着玩的人,也不会说这么难听的话,真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呀。这要是换了其他的革命群众,喊工的人说出这种话来,非炸锅不可,最次的,他也得挨一顿臭骂,连带着给人家赔礼道歉,说对起,下回可不敢了,您大人有大量饶怒我吧,不然的话人家是会和他没完的,甚至会闹的不出工,到队上和他说理去。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可是谁让咱们现在是这种的身份,又是在大忙的季节,又有工作组在这里,象这种事,对革命的群众还不算什么,对自己这一类人,那要是让工作组的知道了,说你个有敌触情绪,消极对抗,随便给你安个罪,还不得小题大做,这不正好是他们教育群众,鼓动群众的大好时机,你给人家创造的好条件。那样你可就惨了,是没事找罪受,是无事生非呀。没有事的时候,工作队的人还想找点事,好为他们所利用,要有事,你自己送上门来,他们还乐不得地把你揪出来,显出他们的工作有成绩。一想到这些,妈妈的心里就打哆嗦,打冷颤。叫人损上几句,训一回,总比让工作队的人知道的强,要是叫他们抓住了毛病,那才叫有业遭呢,不死也得扒你一层皮。妈妈她想了想,说几句就说几句吧,也别太计较,别往心里头去了,就当是一早上起来听驴叫唤了,也就算了,谁让是自己睡过头了呢。这样总比工作队的人知道的好,不就是没有好话吗,就当是念喜歌的,或者是个不会说人话的,咱们不吱声,也就过去了。事虽然是这么回事,妈妈她也是真的一声也有没回,可是在她的心里,到底还是不好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是忍了几忍,把泪水又憋了回去。算了吧,平时挨训的时候也多了,还有在人前的时候呢,比这个不更不是个滋味,这也没有着面,好歹还隔着一层窗户纸,就当做没听见,也犯不着和小人一般见识,不过也还得注意,一大早的,就挨了一顿狗屁呲,也不是什么好事。妈妈心想,今天可要特别的小心,别出乱子,可别让人抓了什么把柄,让人给整治了。哪就得不偿失,就冤柱了。这样想了一下,等听到喊工的走远了,到底还是挨了一声,随后赶紧起来上工去了。

看了一会,觉得挺有趣的。不就是放个屁吗,也值得让她们闹个没完,这些劳动的人,一天也没有什么可乐的事,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事。除了老婆孩子,吃饭睡觉,男人女人这些事,每天念叨几遍,也没有什么能让她们开心的事。偶尔的出了个特别的事,就能让她们兴奋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多咱想起来,都能说笑一回,而且是不厌烦。今天这个事,都是一些好闹的人,年岁大一些的,互相的指责,互相的调笑。而新结婚的小媳妇,年青的大姑娘是不参加的。她们都还脸皮子薄,弄不好是会翻脸的。由其是新媳妇,在大伯子跟前,要是出了这种事,会臊的抬不起头来,不是有一句话叫新媳妇放屁零揪吗,说的就是她们的脸小,不好意思,抺不开。在没有人的时候,和她们开出这样的玩笑,都会让她们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半天。这时候她们一般也不会翻脸。要是在人多的时候,那是千万不可以的,这一点是有分寸,有区别的。而那些生过了孩子以后的妇女,那就没挡了,她们自己什么样的玩笑都开,什么牙掺的话都敢说,你不用想和她们开玩笑,她们没事还想和你寻开心呢。你要是想开她们的玩笑,最好是在她们落单的时候,能闹个平手就算是你的本事,要是她们有两个人以上,还不把你吃了才怪呢。妈妈这个时候的心,在大家的玩笑这边,没留心嚼包米秆子的事,停在半道拿着包米秆子的手,下意思的,机械地将包米秆子送到嘴边,漫不经心地咬了口,就觉得舌头尖被垫在包米秆子的瓤上,咬了一下,马上就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就感到舌头尖麻酥的痛,同时嘴里的甜味也变了,混有咸滋滋的味道,她随口把包米秆子的瓤,连同汁儿一同吐到地上,拿眼一看,里面还混有不少的血。就知道是将舌头尖给咬破了,心想这个倒霉劲,挺大的个人,嚼口包米秆子还把舌头尖给咬破了,真没用。再想一想,觉得也是该着,早上就挨了顿吡,一个上午都是提心跳胆的,这回好了,一个不小心,把舌头尖给咬破了,可能今天的灾祸就么的给错过去了。这么一想,反而是心情舒畅了许多,连舌头的疼痛都不觉得了。并且还感到流进嘴里的血,咸滋滋的,味道很好。不过不能吃,有吃鸡血的,有吃猪血的,还没有听过吃人血的,所以她就把流到嘴里头的血,含了一会,再吐到地上,随后吮了点吐沫,漱一漱流血的舌头尖,又吐到了地上。

看看还有不少的血,就赶紧将舌头尖顶到牙床子上,过会吐一口,这样慢慢地就感到口里头的咸味没有了,知道血止住了,再把口里的血吐净,用舌尖在牙齿上来回地挡几下,感到咬的口子不大,不会影响到吃东西,只是口里头有唾液,舌头尖咬破的地方还是有些蛰的慌。这样地一折腾,也就没有心情再嚼包米秆了,随手就把它扔了。回过头来接着看那边的热闹,这会儿打闹的人就把话题扯远了,谁放屁的事也就没有人说,没有人问了。变成了互相攻击,互相的找乐子,闹的最欢的,是那些中年女,她们精力旺盛,又都生过几个孩子,经的多,见的广,脸皮又厚,说话又是不管不顾的,任意地胡说。只要是能取乐的,能开心的就行,不管是什么话,牙掺不,到了她们的嘴里,什么样的话都能说得出口,都能说的出来,也不管还有年青的妇女,年青的姑娘们在跟前。逮着什么就说什么,气的姑娘们一边骂她们不要脸,一边无奈地躲到一旁去了。她们见姑娘们都离开了,得意地说,别正经了,等你们结了婚,让汉一搂,还不见得能赶上我们呢。

阅读春过辽河滩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7937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