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恐怖 > 大唐第一暴君

第528章 长芦盐场(二更)

  • 作者:水木文人
  • 类型:恐怖
  • 更新:2022-02-15 23:32:56
  • 字数:4668字

别看太原的盐价最高者,斗盐四百多文,但因为这是太原,物价本就高。而河中府那边,因为处于食盐产地,盐价一直处于一百文到两百文之间,有钱的可以去吃没有掺杂任何沙土的细盐,没钱的也可以去买粗盐,然后自己加工就是。

不过想要在三年内把食盐价格打下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李柷认真地点了点头,“武清县的位置的确不太合适,这样吧,就在长芦县设立新的官办盐场,负责开采海盐。

鉴于食盐地位重要,户部下增设盐铁司,废除原有的盐铁使,统一由户部管理。”

河北盐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运河运输,不足之处就是靠近契丹。特别是武清县,距离平州较近,若是契丹大军南下,恐无法阻挡。”

其实他的要求并不高。

王然听了神色一凝,一脸严肃地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为朝廷、为陛下管理好盐务之事。

只是这个盐价,陛下可有具体指示?”

要么是长芦盐场的食盐产量可以大幅提高,要么是收复河西走廊更多的地方。

王然心中一惊,但想到自己的前途,他一咬牙,拱手道,“陛下放心,臣能做到。”

“能做到就好。”李柷点了点头,也就不打算在这事上过于追究。

陆地盐池,河西走廊倒是不少,若是能占领青海地区,无疑是最好。

还有个办法,打下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的食盐产量加起来能达到上百万石,若是有江淮,朝廷的收入不仅能增长,盐价也能降下来。

李柷想了想,“明年斗盐价格必须降至两百文以内,三年内斗盐不能超过百文,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就提前说,朕好换人。”

食盐一事,只是小打小闹,如今还没到大动干戈的时候。惩治那些高价售卖食盐的商人,只是起到一个暂时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不能长久,治标不治本。

即便是长芦盐场设立,想要达到河中盐池的规模也不容易。

朝廷目前最主要的事情还是击败伪梁,其他事情都可以暂时搁置。

整治太原食盐市场对李柷来说只是小事,但对于太原的盐商却不是小事。

整个太原府目前大约有近九十万的人口,这是整个太原府十四个县的总人口,即便是按照每人一年八升的食盐用量,一年也需要七十二万斗的食盐。

除了人食用外,牲畜对于食盐的需求量也很大。

就以马匹来说,以禁军战马的标准,一匹马每天需要食盐两合。在大唐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

而在太原,禁军战马、驿站马匹、官员乘马和民间私有马匹加起来,至少有十五万匹。

意味着十五万匹马每年需要食盐一百一十万斗左右。

加上制药、手工业以及其他行业所需食盐,整个太原府一年的食盐消耗大约需要至少两百万斗。

若是按照斗盐三百文的均价,这是一个涉及数十万贯的市场。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户部、太原府、太原市署的联合整治下,太原府的食盐市场被整得鸡飞狗跳,不少盐商被查出偷税漏税。

没办法,目前朝廷的税收虽不算高,但商人自然不愿多交税,一查就发现很多盐商多以两百文一斗的价格交税,甚至有些盐商在数量上也有所隐瞒。

太原府境内大大小小数十个盐商大部分都有问题。

他们也没想到朝廷突然来这么一下。

对于以前来说,目前朝廷的税有些高。

商税设立之初,是采取三十税一,但如今已经变成了十税一;铁、酒、金银首饰等税率更高,铁是五税一,金银也有六税一。

不算复杂的情况,仅仅是以斗盐三百文的价格来收税,一斗盐至少得交三十文的税。

所以太原府的盐商基本都需要补税,少则补几百贯、多则补几千上万贯的都有。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大通盐行,经查实需补缴三千五百贯盐税,这是税单,十日内到太原市署的商税司补齐,否则依法惩治。

轻则处以一倍补税惩罚,重则查抄盐行,剥夺贩盐资格。”

“河东盐行,经查实需补缴一千七百贯盐税。。。”

“这位官差,我们是周郎中府上的,你看看这补缴的盐税可否少一些?六千贯实在太多了。”

看到补缴数千贯的盐税,总有人不愿意,这可不是一笔数字。

为首的衙役看了一眼面前的店家主事人,对着身后户部商税司的人说道,“吴员外郎,这人说这个店铺是周郎中的产业。”

“周郎中?把名字登记上,若是按期不补缴盐税,把名字报给御史台和锦衣卫。”来自商税司的吴员外郎听闻并没有被吓到,反而一脸不屑,还对身边的人吩咐了一句。

一个郎中而已,都敢拿出来说事?

不知道这次整顿盐商之事,是由户部尚书、太原府牵头整治,若是牵扯到朝廷官员,自然有御史台、锦衣卫和刑部等负责处置。

听到这户部的官员如此不给面子,那名店铺管事脸色有些难看。

“老奴谢陛下圣恩!”

李柷点了点头,然后又对刘明吩咐道,“刘指挥使,把锦衣卫得到关于伪梁的情报跟枢密使简单说一下。”

可这个办法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长芦盐场的食盐产量。

虽然有压力,可要是没压力,李柷又何必让王然去做。

刘明顿时心领神会,连忙回道,“回陛下河北盐的确适合开采。据锦衣卫打探得知,沧州的长芦县和幽州的武清县两地有着较长的海盐开采历史,只是最近几十年处于荒废状态。

“其他人都各自离去吧,枢密使和锦衣卫指挥使留一下。”

其他大臣倒是没有多惊讶,看了一眼二人便默默离去,有些事情是不能多问的。

其他闲杂人等离去后,李柷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好,看着站着的张承业,对旁边的高升吩咐道,“给枢密使赐座。”

王然一听,顿时大喜,连忙道,“陛下放心,臣一定恪尽职守,管理好盐铁之事。”

“王爱卿,虽说朕依然让户部管理盐务之事,但若是坊间盐价依然居高不下,到时候朕不仅会把盐务之事移出户部,你这个尚书到时候也别当了。”李柷‘提醒’道。

阅读大唐第一暴君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3709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