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2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2

  • 作者:何虎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04:14:13
  • 字数:9500字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又生了女儿瑞莲,以后每隔一年,再生女儿瑞菊、幼子瑞青。

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都迷信算命看相,对“必出贵子”之言,深信不疑,因而对蒋介石疼爱有加,寄以光宗耀祖之厚望。蒋介石小时多病,老人每次都亲自诊视医治,对其不良习惯也放任自流,以致养成蒋介石顽皮倔强的性格,弄得家中不得安宁。

蒋瑞莲,是蒋介石的同母妹妹,生于1890年,死于1937年。1906年,蒋瑞莲嫁与萧王庙后竺村竺芝珊为妻。当时,蒋介石正在日本,接到母亲的家书后,匆匆结束首次留学生涯,返国回乡为其妹主持嫁事。竺芝姗原来是玉泰盐铺学徒,与瑞莲青梅竹马,结成夫妻。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后来亦因蒋介石的关系而发迹,曾担任过佛山筹饷委员、苏州税务局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津浦铁路车务总段长等重要职务。1949年,全国解放前外逃到台湾,1971年,病逝。

蒋瑞菊生于1892年,蒋瑞青生于1894年,均在幼年夭亡。蒋瑞青幼时聪明伶俐,深得蒋母王氏疼爱。王采玉在他死后给他找了一个王姓夭折的幼女合葬,作为冥配,以后并以蒋经国为嗣子。蒋介石也曾亲自撰写祭文,辞颇哀切。

蒋介卿死后,当时并没有安葬,只是草草作了处置。因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时腰部受伤,需要休养,直到1937年4月22日,才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民党中央的一些显要人物,如林森、冯玉祥、居正、何应钦、朱家骅、阎锡山等,还有杜月笙、金廷荪、王晓籁等都赶来参加,蒋介石亲自接待。祭奠灵堂设在蒋家祠堂,客人多住武岭学校,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主祭。

蒋介石两岁时,玉泰盐铺突遭火灾,起因是邻居家半夜失火,气候干燥,火势猛烈延烧所致。蒋肇聪恰巧出外办货,王采玉从睡梦中惊醒,仅披衣抱子逃出,店中伙计都慌了手脚,只抢出一些零星物件,几间老屋化为一片瓦砾,货物损失殆尽。一家人只得住到下街祖遗的三间老宅里去了,着手重建店堂,恢复营业,但眷属从此不再搬来。

1886年7月,23岁的王采玉由其堂兄王贤东牵线,还俗再嫁,作了45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的继室,当了老板娘。

王采玉为人温和朴实,通情达理,勤俭持家,将一个家庭弄得井井有条,对公公也甚为孝敬,对蒋瑞春和蒋介卿也很照顾,与店里上下人等和亲邻之间相处也很融洽。

王采玉对小瑞元的天真活泼不加指责,只是对他的过失行为施以约束与惩罚。蒋母通情达理,懂得既要培养孩子的天性,又要将其行为限制在规矩之内,不乱章法。所以,蒋介石小时候所受体罚、责骂如寻常便饭,不足为奇,但尽管约束已有,小瑞元淘气、顽皮之事却从未间断。

1887年10月31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分娩,接生婆连忙恭喜东家又添了一位小老板。此时蒋斯千正坐在店堂听候佳音,一闻添丁,十分高兴,对儿子蒋肇聪说:

“小孩就取名‘瑞元’吧。”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世人皆知的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王采玉是个孝女,嫁到蒋家后,不忘照顾娘家,资助两个弟弟读书成家。葛竹到溪口相距50余华里,她每年必去接母亲来家,往往留住两三个月以上,自己虽然家务繁重,但也常要携子女到娘家小住。此时母女两人可谓称心如意。

但好景不长,不过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1894年,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家塾师任介眉死后,蒋肇聪也染病过世,抛下了店务和妻子儿女。王采玉又丧丈夫,从此开始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艰苦生涯。

蒋斯千原有二子,长子蒋肇海早死无子,产业由蒋肇聪承管,蒋斯千生前曾决定将长孙蒋介卿过继在蒋肇海名下。蒋介卿自父亲死后,为了店务家事,常与后母龃龉,颇不孝敬,甚至闹着要分家产。王氏素来豁达,再次孀居,子女尚幼,心情紊乱,也不愿与前夫之子争执产业,于是决定分家。满足蒋介卿要求,蒋介卿独得玉泰盐铺全部资产房屋和蒋肇海名下田产。她自己和子女分得所住的3间祖遗老宅、30亩耕田和一片竹山。

蒋肇聪有了这样一个年轻的贤内助,再不用为家事分神,专心忙于经营。到了第二年秋天,王采玉已有身孕,接近临产。

遵照王采玉的遗愿,蒋母死后第二年,蒋介石出资将原有的三所初级小学合并为乡完全小学,并暂以自家旧居前屋做校舍,使镇上适龄儿童得以全部入学。

蒋介石同宋美龄新婚之后,自1929年至1931年间,www.youxs.org、妙高台别墅、中国旅行社、武岭门城楼,并扩建了丰镐房(素居)等,再加上1924年拆建的乐亭、慈庵,已经楼台馆墅毕备,可谓“荣宗耀祖,改换门庭”了。

二、少年不识愁滋味

www.youxs.org

一个家族男孩的出身都是大事,足一个家族新希单的开始。自蒋介石出生以来,家人就对他寄予很多期单与祝福。所以蒋介石有了一个乳名,“瑞元”,意即好的开始的意思。

根据家族规定,他还应当有个族名,这个名字象征着在一个大家庭中的辈分和地位。轮到蒋介石,刚好以“周”宁为用,加上所有亲人都想着健康和幸福,于是,周健便成了他的族名。

但因为蒋瑞元前有一同父异母兄长,名为周康,而按习惯称法,“健”往往说在“康”之前,使人误解;另外,在蒋两岁那年,家里店铺不幸被火焚烧,造成一劫,为祈求平安康泰,家人就乐意冠之以“周泰”。

蒋介石出生后,没少给家人添麻烦。1890年,蒋介石4岁。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围桌而坐,回味一年的酸甜苦辣。蒋家也不例外,在正堂内,合家端坐,话蒋介石立于四明山前家常,道团圆,大人们互相恭维祝愿,孩子们只顾吃喝,吃饱喝足跑到了庭院中去玩耍。小瑞元没有和小孩子们一起欢声笑语。他一个人坐在背椅上,默不作声。谁料,突然之间他将筷子插进嘴里,大人们没有在意,他却将那根筷子送到喉咙深处,眼看整根筷子都要没了,这时小瑞元眼睛翻白,冷汗直冒,痛得晕厥过去。家人们吓得不知所措,一阵慌乱之后才将筷子从瑞元的口中慢慢抽出,并将其抱到睡房内。

在瑞元5岁这年的中秋节,家人们都在院子里抬头赏月,可瑞元却“独自偷欢”。只见他静悄悄地来到一水缸旁边,高度正好齐腰,然后俯身垂手。也许是看到水中月亮唾手可得,也许是要享受清凉之水给他带来的舒畅。在享受了一段清凉之后,不知不觉爬到缸沿之上,两脚悬空,突然,上身猛地下沉,顿时失去平衡,只听“扑通”一声,瑞元一个筋斗栽到水缸里,家人们闻声赶到,将其打捞上来,此时瑞元已是奄奄一息,不省人事了。过了许多时候,才醒转过来。

在溪口,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族人都要到祠堂参拜祖宗,在溪口蒋家祠堂参拜祖宗之后,可以领取芝麻糖饼,对于无知的孩童来说,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清早,瑞元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蒋家祠堂,按习俗拜跪祖宗后,小孩子是有赏的,但必须得按次序领赏,可是小瑞元却偏要抢先去领,在别的孩子一致反对之下,瑞元不得不稍作退让,但他并不甘心,硬的不行,另有打算,他故意在泥滩里滚翻一阵子,弄得满身是泥,然后往人缝中硬挤,别人无奈只得退让,任他逞强。瑞元终于如愿以偿,但从此,人们都喊他“瑞元无赖”。

瑞元的秉性顽劣调皮,时常给家人带来麻烦,同时,出于对瑞元前程的考虑,在家人的一致同意下,决定在家为他延师设塾,好有所束缚,这样瑞元6岁便入私塾,接受沿袭几千年的教育方式和正统的儒学思想的启蒙。

启蒙教师是个老秀才叫任介眉,启蒙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任介眉教书很是认真负责,只不过要求太严格,适得其反,瑞元无视家师,常顽皮撒野,冲撞先生,先生终于气不过,负笈而去了。

第二年,即1894年,蒋介石改入本地族人蒋谨藩所设私塾就读,学习《大学》、《中庸》。1895年,又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同年6月,任先生染疾去世,又从蒋谨潘学习,时间为4年,即从1895年到1898年底止,共读完《礼记》、《千家诗》、《孝经》、《春秋》、《左传》、《诗经》等课程,间习古文辞、学作八股文。

整个童年时期,蒋瑞元所接受的都是典型的封建传统教育,这对蒋石传统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孝、敬悌等道德观念在蒋以后的人生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

读书生活虽然对年幼的蒋介石有所约束,但绝不可能泯灭小孩的天性,他依然有任何孩子都具有的顽皮、天真和机灵。

有一次,瑞元犯了塾规,塾师举起戒尺,要打他的手心,还未曾打着,他便自动倒地,边滚边哭,说“打伤了,要你赔!”弄得塾师左右为难,束手无策,不了了之。

他还常常制造恶作剧,捉弄同学。一天晚上,他装扮成可怕的吊死鬼:高高的个子,身穿丈二白练,头戴山尖纸帽,一条长长的血红的舌头,从两边嘴唇中垂了下来。他藏在大柳树下,把同塾的一个小同学吓得昏死过去。

为此,瑞元受到了塾师和母亲的责罚和打骂,但对顽劣的瑞元而言,这些惩罚根本不起作用,只是在母亲和老师跟前,表示了懊悔不已和作了下不为例的保证。转眼间,所说的话早已忘到了脑后。

到了1923年5月,蒋介石又在离墓址约半里许的山墩间,筑新式洋房3间,称为慈庵,12月完工。12月16日,蒋介石为纪念其母60冥寿,回到溪口,前往慈庵录拜,并展墓,夜宿庵中。

1930年春,蒋介石为了增光门庭,将慈庵旧宅拆除,另在离墓稍远山岙平地上筑造规模较大的坟庄。

分家本身对王氏就是一种打击,她的亲生儿子还没有立业,分家后的4年内,她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继夭折。

一个年轻寡妇面对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可谓哭告无门,只有把精神寄托在儿子和菩萨身上。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无病无灾,而育儿成器的决心则更加坚定,她继续让蒋介石在家塾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按“命相”所示,指望这个淘气异常的“贵子”早日成器。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消息传到溪口时,蒋介卿正在武山庙吃酒看戏,他本来患有高血压,闻讯后惊骇过度,中风跌倒,不省人事,抬回家后一病不起。蒋介石返回南京时,他已病危,其女华秀打电报向蒋介石陈述病况,蒋复电说:“昨日接到华秀电,长兄有病,在家静养,派人送参。”次日,果然送来人参10枝,可是蒋介卿已病入膏肓,无法挽救。12月27日,不治身亡。

为了养育这个顽劣之子,王采玉可谓费尽心血,1921年6月14日上午7时,王采玉卒于旧居,享年仅58岁。此时蒋介石在孙中山的粤军中任职,适因处境不如意,在家养晦,母病卧床五旬,他朝夕亲侍汤药,可谓至孝。

王采玉在病中频频叮咛,嘱咐蒋介石三件事:一是为她择地另葬,不愿与蒋肇聪合葬。二是腾出自家的一些房屋,办一所培育乡里子弟的学校。三是不要忘记了亲戚朋友,尤其是在困难中接济过自家的人,要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恩情。蒋介石都一一答应了。

为了寻找“甲字穴”,蒋介石陪同两位方士在雪窦山、徐凫岩、相量岗、妙高台等地踏勘了半个月,最后选中离溪口北三里的白岩山鱼鳞岙中段北面的一块小平地,据说这是“弥勒佛的肚脐眼”,是一块宝地。选定坟穴后,为了防止压坏龙穴,石器不宜过重,也不能多用石板和水泥。蒋介石每天至白岩山监工,兴筑母亲坟茔,并邀集亲族之贤者,帮助筹备丧事,于同年11月23日葬母完毕。

www.youxs.org

蒋介石一生侍母甚孝,是尽人皆知的。蒋母王采玉是溪口镇葛竹村人。生于1864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又精于女红。但她年轻时却命运不佳,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致使家道中落。王采玉只得以做针线活来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1881年,王采玉初嫁于跸驻乡曹家田的竺某,但不久竺某便夭折了。后到葛竹附近的金竹庵带发修行。

阅读蒋介石大传(上册)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668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