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3章 乡里少年初长成 3

  • 作者:何虎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04:14:13
  • 字数:9534字

1898年,蒋介石11岁那年,其弟瑞青殇逝,年仅4岁。幼弟的夭折,比不得祖父和父亲逝世引起的震动,但是同样地也给整个家庭抹上了一层悲恸凄惨的阴云,使得瑞元痛上加痛。五年间,瑞元家中连殒三命,接连从一重悲哀陷入另外一重悲哀,这在当时的中国真的不为罕事。

1898年,蒋介石13岁。经过四五年正统的封建伦理道德的熏染,他渐渐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不像岁前那样蛮横无理。

www.youxs.org

虽然大多时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小瑞元的童年也并非只有阳光和欢乐。7岁以后,蒋介石开始尝到了人间的悲苦。1894年11月21日,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因年事已高而逝世,享年81岁。

一次,蒋介石又同几个小伙伴在山地兵戎相见,准备一决高低,所有孩子分为两派,蒋介石是其中一派的将军,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好像真的成为战争的主角,经过一番激战,他把对方的几个孩子打得头破血流。结果,到他家告状的几个人都冲着蒋母兴师问罪,责怪王采玉家教不严,助子放纵。王采玉一气之下把蒋介石关在房里,痛加鞭挞,他情急之下,无处藏身,一头扎进床底下,死活不出来。恰在这时,邻居来找蒋母,他乘母亲开门之际,从床底爬出来,急逃而去,母亲顺手抄起竹棒追赶,但还没能追上。累得王采玉上气不接下气,破口大骂,扬言如果让她逮着了,定把瑞元打个皮开肉绽。

蒋父去世后,许多事情接踵而至。首先是家庭分裂,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兄长蒋介卿提出分家。居报本堂东厢,分有玉泰盐铺及债款。而蒋母带着瑞元及其弟、妹分得报本堂西厢住宅,田地30亩及周坑岙一片竹山。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在其祖父去世的一年后,也因病暴卒。而此时,小瑞元还没有完全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却又不得不陷入另一种痛苦中去了。父亲的去世使瑞元的家庭又重新掉进了悲痛的深渊,与祖父的死相比,有过而无不及,不仅是精神上遭受的打击更加沉重,更重要的是蒋家从此失去了一个家庭支柱。

父亲的死,无疑加重了母亲的负担,一家几口的生活问题,一个家庭在整个家族和社会上的地位问题,孩子们的成长教育问题,所有当时只有男人们思考和担负的重担要蒋母一人扛着,这一切使蒋母不堪重负,使得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充满了曲折和苦涩。所幸的是蒋母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畏惧退缩,相反,逆流而上,冲出困境,这里蒋母表现出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出人意料的女性意志力。

父亲在世时,邻里邻外看在家人的面子上,都处处谦让着他,但蒋介石闯下祸后,乡里乡亲也都只是违心地说:

我是在孤儿寡母家庭中长大的,受到过很多委屈,无可申诉。母亲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我抚育成人,母亲的忍耐力是难以想象的,我也深受影响,我的个性就是在这种压迫环境中所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这样地锻炼出来的。

母亲的辛酸和苦劳,只有蒋介石一人心里最清楚,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加,蒋介石更加解其中之味。

“小孩子,不懂事!”然“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祖父和父亲的相继过世,蒋家日渐衰落,少了男人们的支撑,在封建的农村,几乎就失去了与其他家庭对话和存在的资格。歧视、冷淡、唾弃、不屑一股脑儿地全来了,瑞元的“疲顽难改、轻浮暴戾”一反往常地遭到乡里人的辱骂。幼时同玩的伙伴也渐渐地嫌弃他,与他疏远了。因为他们的父母一再叮嘱他们不要和“无赖”打交道,他们怕“瑞元”把他们的孩子带坏了,说到底,他们是嫌瑞元太穷了,没什么出息了,跟他混在一起,只能亏本什么的。

有一次,蒋瑞元和几个伙伴在邻居家玩,适午饭时间,邻居家将香喷喷的鸡汁烤芋头分给几个同伴,所有孩子都有一份,最后轮到瑞元,他正想伸手去接,人家却把东西端走了。蒋介石自小争强好胜,像这样的被当众羞辱还是第一次,蒋介石当时就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气得肺都要爆炸似的,满脸通红。这次的当众受辱对蒋介石来讲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

此后像这样的蔑视、不屑越来越多,他经常听到人们在背后窃窃议论,小无赖、穷酸样不在家躲躲,出来丢人现眼,真是没有父亲教养的。蒋每次都想勃然反击,但看到个个鄙夷的目光,强忍住心中怒气,他也知道自己力薄势单,斗不过人家。

母亲勤勉刻苦的品质使蒋介石幼小的心灵深深地受到感动,他曾说:

毛福梅是蒋介石的结发之妻,是岩头村人,生于1882年,卒于1939年。从19岁进蒋门到45岁被休,她与蒋介石的夫妻名分维持了26年之久。

1901年冬天,15岁的蒋介石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传说婚礼开始就有男女不到头的先兆。

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比他大,长相又一般。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宽厚,性情柔顺,“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顾心无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维谨,同时尽心尽力地辅助蒋母操持家务,极具孝道,深得王采玉疼爱。

1921年6月,蒋母王采玉溘然长逝,毛福梅成了丰镐房名副其实的女主人。虽然外有总管,内有账房,但她事无巨细,均插手过问,里里外外一把手,深得蒋家上下之敬重。然则,蒋母逝世,毕竟使毛氏失去了最强有力的依傍,使原本就不满于这桩旧式婚姻的蒋介石,更加为所欲为。11月,蒋母的丧葬大典方毕,蒋介石就正式向毛福梅提出离异的要求。

其实,蒋介石提出离婚已非一次,也非最后一次,第一次是因为姚冶诚,第二次是因为陈洁如,第三次是因为宋美龄,事不过三,第三次终于离成了。1927年9月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婚,后迎娶宋美龄为新婚夫人。

蒋、毛协议离婚后,毛福梅被孙琴风接到萧王庙暂住,待蒋、宋在上海新婚大典后,毛福梅又回到丰镐房,主持家务,生活由蒋介石供给。逢年过节,亲友往来,一应乡俗依旧以毛氏为正宗。

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军的6架飞机突然出现在溪口上空,滥施轰炸,以蒋家故居丰镐房和武岭头文昌阁乐亭别墅为主要目标。毛福梅本来逃出房外,发现房门钥匙未带,又急忙回去取。待她再次跑出后门,刚到后墙弄,3枚炸弹便在她周围炸开了,与毛氏同时遇难的还有担任丰镐房账房的外甥宋涨生和其他六七人。

三、寻找自身出路

www.youxs.org

1901年,蒋介石转到岩溪村的勉庐书馆继续学业,由毛思诚任教,期间温习了《尚书》、《诗经》、《左传》,学习了《纲鉴易知录》。

清朝末年,实行新政,其一重要举措就是开办新式学堂。在蒋介石的故乡,新式学堂也应运而生。1903年,奉化县城设立了一所新学堂——凤麓学堂。蒋介石为接受新式教育,便不厌路途之遥,赴学堂学习。凤麓学堂虽设有英文、算术等新科目,但学科仍以经史为主,学校的主要体制和讲课内容还是封建性的东西,与以前的私塾课堂相去不远,这或许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在学堂中的缩影和反映。

那些思想激进、无所畏惧的青少年,渴望的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他们需要的是最大程度西化的课程设置和教授,他们厌倦了传统的中国伦理本位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控制,骨子里充满着反叛的精神。于是他们提出了三项“改革教育方针”的要求,并推举蒋介石为代表,与校方交涉谈判。

校方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过激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便给蒋介石加上“首谋捣乱”的罪名,决定开除其学籍,甚至送官究办,此乃杀鸡骇猴。

同学们见此,大为义愤,群起反对,向校方提出抗议。蒋介石个人也与校方据理力争,毫不示弱,最后校方为减少影响,避免事态恶化,遂撤回开除蒋学籍的决定,这场风波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

但通过这次风波,学校和老师对蒋介石都有了成见,在学习和生活上往往格外“关照”,予以刁难,使蒋难以忍受,不久便离开此地。1905年,18岁的蒋介石又转学到宁波箭金学堂读书。

箭金学堂的老师顾清廉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除讲解经学外,对周秦诸子、《说文解字》、《孙子兵法》、《曾文正公集》等都一一讲解,对当时重要的时事,如孙中山蒙难伦敦等等也加以介绍。

蒋介石对顾先生所讲授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足对《孙子兵法》,蒋介石时常向顾先生请教,得益匪浅。另外,当老师讲到曾国藩的历史和思想体系时,蒋介石总是特别入谜。曾国藩的忠孝仁礼,为人处世,给蒋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蒋已暗自将曾作为人生楷模,准备毕生效仿。曾国藩的立德、立功、立言实质上成为蒋毕生为政化民,修齐治平的目标。

在这里蒋介石还第一次听说孙中山,并对孙中山的英雄事迹开始有了真实的了解,为孙中山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也被他的光辉业绩大受鼓舞。在这里,蒋介石所受的教育对其一生具有重大意义,此后无论是蒋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等重大的思想意识问题都是在此时所确立的观念框架内充实和成熟起来的。后来蒋介石曾这样说:“吾国载籍之富,学术渊源之广远,略涉其涯矣;以及通晓读书法,窥见汉文门径,皆顾先生一手淘成之。”

不仅如此,顾清廉还向蒋介石灌输爱国思想,一再强调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壮大国家军事力量,并勉励蒋介石将来应出国留学,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蒋介石正是受此影响,萌发了出国学军事的念头。

不管其义如何,“中正、介石”毕竟是瑞元自己在稍通诗书之后,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界定,反映了蒋介石的一种境界,意义非常。此后蒋介石一直乐意用中正之名和介石之字。

www.youxs.org

慢慢地,他变得成熟多了,开始意识到今非昔比,同时他也更加体谅慈母的悲凉心情和含辛茹苦了,开始有意识地改掉嬉耍顽皮的劣习。

他的性格开始内向化,喜欢自己一人躲在无人的角落沉思作想,郁郁寡欢。他发誓刻苦读书,求得功名,扬眉吐气,让母亲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瑞元的一举一动逃不过母亲的眼睛,当母亲了解瑞元的思想和动机后,也觉得儿子已经长大了,应该让他去“闯一闯”了。

学习期间尚且如此,课余时间更是任性自由。一放学,他便伙同村里的那些放牛娃三五成群,尽情玩耍,舞刀弄枪,拳打脚踢是这些男孩儿们最爱玩的游戏。在童年时期,瑞元没少扮演侠肝义胆、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

这一年,王采玉为了给蒋介石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学习环境,把他送到娘家葛竹王氏宗祠溯源堂拜姚宗元为师。因得名师指教,蒋介石的学习长进较快,不久便读完《尚书》及《唐诗三百首》。

一日姚先生诗兴大作,亦想检测学生学得如何,遂吟一上联“一望山多竹”,要求学生签对下联,蒋介石应声作对“能生夏日寒”。使得姚先生大吃一惊,颇加称赞,认为若教养得法,“前途不可估量”。

次年王采玉听说榆林毛凤美学问不错,在她表兄陈春泉家开塾馆。蒋母借亲戚之便,不顾学费昂贵,将蒋介石送至榆林陈家私塾就读,主修《易经》。蒋瑞元受毛先生讲授《易经》豫卦六二爻的影响,将名改为“中正”,字“介石”。该爻辞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传解释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始卦象传说,“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巽卦象传说:“刚巽本中正,而志行。”意思是“君子坚如石,能洞察几微,而先知事物之动向,不待终日,又刚又有度。故象传解释为中正之象征”。

蒋介石以前不知道什么叫生死离别,不知道一个人的死,对于与他关系密切的人意味着什么,祖父的过世,使蒋介石开始体会到亲人的撒手而去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心灵痛苦。

在祖父逝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蒋介石都情不自禁地想像着祖父的影子,回想着祖父背着自己在村头看戏,回来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父亲要惩罚自己,自己赶忙躲到祖父身后,免遭皮肉之苦。回想着郁闷燥热的夏日黄昏,祖父给自己一边讲着动听的故事,一边用力地摇着芭蕉扇,为孙子驱赶着蚊虫。甜蜜的回忆已成过去,瑞元的心头难免惆怅。

阅读蒋介石大传(上册)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668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