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76章 苦撑待变的外交5

  • 作者:何虎生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04:14:42
  • 字数:10002字

www.youxs.org

美国、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东南亚的殖民利益,一直避免与日本交战。美国考虑到:中国和东南亚对美国的安全来说是重要地区,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要维护一个独立的中国政府的存在,它最好既不受日本控制,也不受苏俄控制,在战争结束之后,唯有美国来取代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地位。驻华大使詹森曾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说:唯有美国才能“领导世界摆脱它目前正在其中竭力挣扎的混乱局面”。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柏林签订了结成军事同盟的《柏林协定》,规定三国彼此承认德意在欧洲和非洲、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秩序”的特权。而且,每一个缔约国保证,如果遭到当时还没有介入战争的国家进攻,就互相支援。公约明确地把苏联排除在外,其目标无疑是美国了。

获得这个消息,蒋介石是很兴奋的,他对身边的人说:“德、意、倭三国同盟,果已实现,此在抗战与国际形势上于我实求之不得者,抗战必胜之局已定矣!”蒋介石于是向各战区将领宣示了一份手令,他认为《柏林协定》的出现,是“抗战最好胜利唯一的转机”,日寇分兵力弱,无力西进,可以放心。只是等候国际局势的转变,期待美英苏的合作,造成最后胜利。蒋介石的这种保全实力,坐视成功的消极思想,在国民党军队中起了很坏的作用。

其实,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法国战败,美国安全道德受到来自德国的挑战,其战略注意力和战略物资投入明显偏向欧洲大西洋方面,并开始形成“先德后日”战略构想。

1940年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认了他一手扶植的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傀儡政权——伪中央政府,并签订了所谓“日华基本条约”。这说明日寇决心要摧毁重庆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本人,加深了重庆国民政府的危机,国民党军政人员中,开始出现大批投降日伪的现象。美驻华大使詹森警告华盛顿说:“若不给蒋介石在财政和政治上更大的支援,重庆政权的垮台就迫在眼前了。”支持蒋政权的中外人士也开始散布说中国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崩溃。

1940年11月5日,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至此他已连任三届。蒋介石对罗斯福的当选十分高兴,立即致电祝贺,因为此前罗斯福是倾向援助中国的。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虽为美国之内政,然有关世界之安危与人心之振靡者极大”,“美国之民主,令人羡慕不已,特电罗斯福总统,祝其成功。此乃出余之至诚,而非可以普通应酬之电文视之也。”

11月9日,蒋介石分别接见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和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当面交出一份中、英、美三国合作方案。蒋介石在方案中提出三项原则和四项具体相互协助项目。三项原则是:中国坚持执行九国公约规定的门户开放政策;反对日本独霸亚洲的所谓“大东亚新秩序”;在认定中国独立、自由的基础上,作为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之和平基础。

1940年12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提供给中国一亿美元贷款的议案。日本加入了法西斯轴心国联盟,进占越南北部,也直接危及英国通往新加坡、马来亚、印度的殖民地生命线。因此,为抵制日本霸占东南亚,英国随后也贷给蒋介石政府一千万英镑。美国《时代》杂志社社长说:“中国为一亿美元答应把一百一十二万五千名日军牵制在战场上,让日本的庞大海军继续封锁中国海岸,使侵略者向邻近的美国势力范围的进攻放慢了速度。按照这种价格,这笔买卖是非常合算的。”

美国认为蒋介石要求给予数亿美元货款和一千架飞机“令人惊愕”。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对宋子文说,要架飞机就“像是要五百颗星星”。蒋介石的要求虽被华盛顿婉言拒绝,但蒋介石并不气馁,他认为“英倭与美倭关系,皆无法改善,美参战时期将日近矣!”他还相信英美会认清中国所占的战略地位。

尽管美国拒绝了蒋介石结盟的建议,但后来罗斯福于担心“蒋汪之间正在进行一些活动”,要求摩根索迅速向中国提供一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他对国务卿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我不去做……就可能意味远东爆发战争。”

同时,史汀生和马歇尔同意调拨100架歼击机帮助保卫缅甸公路。这些措施旨在使中国能继续战斗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制止日本向南攻击法国、荷兰和英国的领地。显然,美国把它的对外政策重点从日本转向了中国。

12月29日,罗斯福发表“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的炉边谈话,把中国列人民主制度的范围,并高度评价了中国的抗战。罗斯福向全体美国人表示,“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我们有些人乐意相信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同我们无关。然而,不使欧洲和亚洲战争制造者得以控制通向本半球的海洋,乃是对我们最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经验证明,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行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月底,罗斯福要求国务院、财政部及陆海军各部门寻找可行途径,向中国尽可能提供军事援助,他本人还同陈纳德等商谈了各种秘密空战计划。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外交攻势地开始有收获了。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军火租借法案》,此法案是为了援助英国而提出的,但国会允许总统向其认为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租借武器和物资。美国国会刚通过租借法案,3月15日,罗斯福总统即发表讲话说:“亿万中国苦难人民,在抵抗割裂其国家的奋斗中,已表现出非常的意志,他们通过蒋委员长要求美国的援助,美国已经说:中国应当获得我们的援助。”

四项相互协助项目是:发表宣言后,英美两国即共同分别借款与中国,以维持中国之外汇与法币信用。此项借款总额为美国二亿元至三亿元;由美国每年以信用贷款方式给中国战斗机五百至一千架,但本年(1940年)内先运华二百架至三百架。此外,并由英美两国供给中国以其他之武器,其数量及种类另行商定之;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关。此项代表团之团员,得由中国政府聘为顾问;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时,中国陆军全部参战,中国全国空军场所,联军亦可使用。

但是,日美双方仍在继续谈判,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不断提出建议和反建议。就在这种情况下,日子一天天过去。12月7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美日谈判是美国反法西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虽有绥靖日本的倾向,但并没有对美国援华制日政策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8月1日起,美国事实上实施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对日全面禁运。

与遏制日本的同时,美国也加紧援助中国。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对日本有利。美国认为,日本无论是北攻苏联,还是南进东南亚、西南太平洋,都构成对美国的严重威胁,要避免这种危险。唯一的办法是“鼓励中国做出更大的努力反对日本,只要日本越来越深的陷入中日战争”,美国就能实现维持远东现状的目标,为此“千方百计的加速和扩大对中国提供租借物资”,是“美国自卫努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7月23日,罗斯福批准了居里根据蒋介石、陈纳德的要求拟定的:美国为一支有500架飞机的中国航空提供装备和人员。

1941年12月6日下午9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还让美国驻日大使格鲁转给日本天皇,说美国非常希望与日本继续谈判。在这之后不到10个小时,即1941年12月7日(星期四)晨(当地时间),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爆发,全世界卷入空前大战之中。

从卢沟桥事变到珍珠港事变这4年多的时间里,太平洋上波诡云谲,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美关系本身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帝国主义强国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不平等政策的全部内容,如:强权政治、强权外交等,形成一种倾斜型的不平等关系。

蒋介石充分利用了旧殖民体系中的大国矛盾,在美国把中国作为棋局中随美国共和党意志驱使的棋子为其利益作铺垫交换的同时,蒋介石反宾为主,以同样的利害关系迫使美国自愿援助中国的抗战。政治是一个大棋局,政治家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各种互动关系,努力营造双赢的局面,把自己的事同时变成别人的事,永远不要使自己处于孤军奋战的地位。

此次美日谈话,如果在中国侵略之日军撤退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前,而美国对日经济封锁政策无论有任何一点之放松或变化,则中国抗战必立见崩溃。以后即使美国对华有任何之援助,皆属虚妄,中国亦不能再望及友邦之援助,从此国际信义与人类道义皆不可复问矣。请以此意代告赫尔国务卿,切不可对日经济封锁有丝毫之放松,中亦万不信美国政府至今对日尚有如此之想象也。

同时,蒋介石又向丘吉尔发出电报,要求丘吉尔反对“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机”。

美国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后,蒋介石十分高兴并催促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早日兑现。3月31日,宋子文向美国正式提出三项具体援华办法:帮助中国建立有一千架机的现代化空军,由美国提供飞机、技术训练和飞行员;帮助训练并装备中国陆军30个师;帮助中国修整及建设滇缅公路等对外交通补给线。4月26日,罗斯福打电报给重庆国民政府,略谓:“业已批准四千五百万美元的对华援助,包括有铁路、交通器材、卡车、汽车、兵工器材等类。至于飞机和其他项目正在研究中。”对于正处于军事紧张的蒋介石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大的好消息,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苏德战争成为了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苏德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已明显形成了反法西斯阵营,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已具有重要的地位。蒋介石一直希望着列强的援手,但真的到了这个时候,他却发现不论是英国、美国、苏联以及荷兰等国,都没有把中国当作真正的盟友。

1940年9月23日,日寇出兵占领越南北部,迈出了夺取东南亚和南洋的第一步,这大大刺激了美国。9月25日,美国同意借给中国2500万美元;次日,美国又宣布对日本禁运废钢铁。蒋介石抓住这个机会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要求美国再多提供贷款,但是美国尚未认识到中国抵抗日本对远东以至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不必要给中国过多的援助,蒋介石的努力再次付之东流。

1941年2月22日,在新加坡召开的美、英、荷、澳四国远东防卫协同作战计划会议,商定了“ABCD包围网”(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计划,竟没有邀请蒋介石参加。9月29日至10月1日,苏英美莫斯科会议签订了三国协定,规定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并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同样也没有邀请蒋介石。美国有人说蒋委员长的政府“泄露机密是出名的”。言外之意是出于不信任,才没邀请蒋介石参加重要的军事会议。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更担心现在不把中国当作第一流大国对待,战后将得不到“平等地位和公平对待”。

这个时候美英仍在推行“欧洲第一”的战略,美英对日本的防务安排,主要就是向中国提供一些物资,使中国能支撑住,继续与日本打下去,这样英美就可以避免同日本交战。更有甚者,日本派出的野村和来栖两位特使,这时正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加紧谈判。日本以从越南撤军和不侵犯南太平洋为条件,要求美国恢复对日通商,继续供应日本石油、钢铁等重要战略物资并要求美国不得妨碍日中两国为和平而努力的行动。这就等于让美国支援日本而停止对中国的支援。

美国出于重点支援欧洲和使本国有充分备战时间,竟不惜出卖中国。11月22日,美国国务卿紧急接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通知中国,美国将与日本签订协定。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电复胡适,指示转告美国政府,电文如下:

欧洲与亚洲的法西斯已公然联合,把矛头指向美国。随着日本军队和舰队的移师东南亚,中国的命运开始同整个东南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像三国同盟的缔结把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联结在一起一样。日军每一个向南发展的举动都使蒋介石的希望增一分,他并不是在做白日梦。美国终于意识到,战争已随着日本的扩张而逼近,其对华政策开始调整到援华制日的轨道,非军事地介入了中日战争。

三国盟约的订立使法西斯国家与英美等国双方阵线渐趋明朗,这显然是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抗日方向的一种发展。蒋介石不失时机地展开了外交攻势,试图以中、美、英三国结盟来对付日本。

阅读蒋介石大传(上册)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4668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