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解读百年沉沦:马骏晚清军事揭秘

第17节:晚清军事制度改革11

  • 作者:马骏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5 15:16:29
  • 字数:3280字

李鸿章深知清朝军事制设和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要开展近代化的军事改革,必须从人才的培养入手

清政府重视军事人才建设表现在:

二是拨军队由外国军官训练。具体做法是,抽调部分官兵交由外国军官在指定训练场训练。负责训练的外国军官授予清军职衔,如副将、参将等。

一开始,那些土里土气、没有文化的农民出身的士兵并不懂得如何使用洋枪和洋炮,李鸿章就让外国教练手把手地辅导。

一是雇用外国军官担任教练顾问。具体做法是,各装备新式武器部队聘请外国军官,专门负责战法与战术训练。

先进的武器装备要会使能用,发挥出它的作用,关键在于人才。这一点,清政府认识得非常清楚。李鸿章说:“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西洋舰船需要文武兼资,素习风涛驾驭轮船操法者。”

在解决新式装备的来源问题上,李鸿章主张两条腿走路:购买与自制相结合。他认为,在中国军事工业还未建立起来或规模不大、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军火市场,以加快更新速度,并借以刺激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

1868年,李鸿章派出一个庞大的出国军火洽购团,到欧洲国家参观考察军火工业,准备购买大批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期间,还发生一件事情。

一是选送可塑之人出国学习。北洋海军绝大多数管带,也就是舰长都有留学英国的经历。留学归来的学生“南北洋争先留用,得之惟恐或后”。

后来,由于出现个别外商(都是外国军人)在帮助购买武器装备时,往往以次充好,一枚12磅炸弹竟要30两白银,于是决定自造枪炮。李鸿章说:“购器甚难,得其用而昧其体,终属挟持工具”,只有自造才能使“官弁匠役相互学习,久而愈精”,并真正达到“师其所能,夺其所恃”的目的。为此,李鸿章先后创办了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等各种近代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生产出来的轮船、枪炮、弹药,不仅为淮军不断近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为清朝编练了近代海军和新式陆军提供了装备。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说:“凡直隶督臣及江南各省所用武器,均为江南制造局提供。”

第四大建树:创办近代军事学校

二是建立新式军校。1880年他“参酌西国成规”,创办了天津水师学堂,培养炮船、快船和铁甲舰所需的技术人才。在当时,建立海军学校,即便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新事物。美国海军学院也不过成立于1884年。所以,李鸿章创设天津水师学堂,即中国近代海军学院,实在可以说得上是一件“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的大事!

此后,李鸿章在天津、威海卫等地还办了成立了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鱼雷学堂等一批新式军校。这些学堂学制为3年,聘请外国军官担任教官,学习科目为炮兵、工兵、海军、军械等等。德国退役少校汉纳根最为出名。中国近代一些有名的人物段祺瑞、徐世昌、冯国璋、黎元洪等,都出自这些学堂。

这个军火洽购团,到了欧洲几个国家后,来到了德国的埃森。埃森是克虏伯公司的所在地。克虏伯公司给予中国代表团以热情的欢迎和尊重。当时,中国男人都有辫子,西方人没有见过男人还梳辫子,所以代表团到英国和法国一些国家,总是被人围观和嘲笑。但是,克虏伯公司却不是这样。这家公司早就得知中国代表团在其他国家的遭遇,于是采取非常彬彬有礼的接待方式,甚至让自己的夫人出来,一起接待中国人。这使得洽购团的成员感到非常满意。回国后,就向李鸿章汇报了这件事情。李鸿章是一个民族自尊心非常强的政治家。他当即被克虏伯公司这个微小的细节吸引,后来向这家公司订购了356门克虏伯大炮。成为这家公司成立以后,一次订货最大的一笔订单。

李鸿章用新式战法训练军队通过两个途径完成:

有空时,李鸿章还自己搬把椅子,坐在教练场看士兵演练。有一次,发生了士兵因操练失误导致弹药被引爆,炸死20多名官兵的事件。但是,李鸿章一点都没有动摇训练改革的决心。他说:“世间没有唾手可得之果,待兵士百发百中之时,将无坚不摧!”

第三大建树:引进与自制结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阅读解读百年沉沦:马骏晚清军事揭秘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04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