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212章 严将军言说军情 刘伯升攻克宛城

  • 作者:星河灿烂876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08 01:29:57
  • 字数:9418字

陈茂言辞恳切地规劝纳言大将军严尤道。

“老陈啊,你说的何尝不是道理。但你应该了解我的心思啊!

如今,无缘无故,受到主将大司空王邑训斥,严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哀情绪,十分难过地对着秩宗大将军陈茂,抱怨说道:

“哎,老陈啊:

纳言大将军严尤经历风雨多年,在宦海沉浮,一向休养很好,荣升大司马或者贬为太守,都宠辱不惊。

大军一旦失利,应该跑路之时,我们撒开脚丫子,尽量地跑快一点,多活一时算一时,就得了吧!”

如果这群陛下亲信的蠢驴,损失了朝廷的百万大军,不知还有谁,敢于指责他们呢?”

“老严啊:

覆巢之下无完卵。

老严啊,反正我们俩,已快是日暮西山,即将成为冢中枯骨的人了,我们还是及时地行乐吧!

老严啊,不是属下说你,肉食者谋划国事,而尊位者不用你的才智,你忧国忧民,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徒劳无益,惹人讨厌罢了。

我严尤怎么敢不忧虑朝廷的未来呢?如今官军的情形,并不妙啊!

我军的人马,虽然众多,但将士们大多来自各郡国县邑,良莠不齐,兵无战心,士气不振。

如今,大军又久困坚城之下,如果一时粮草不济,或者遭受一点挫折,必生其他严重变故啊!”

小心隔壁有耳,祸从口出啊!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呢?我们还是少说话为妙啊!

两位大帅,只看见了现今我军的兵力强大,粮草丰富,却没有看见,其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和隐患啊!没有看到,如果战事久拖不决,再丰富的粮草,也会消耗殆尽啊!

正因为如此种种的原因,我才犯言直谏,这样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谏主帅啊!

可惜,如同对牛弹琴,我的意见,毫无作用啊!”纳言大将军严尤满面愁容地向陈茂诉苦道。

“哎,严大人,这些军国大事,又不是我们两人能够做主的,我们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陛下自以为是,喜欢指手画脚,遥控指挥,又只信任他们王家的人!我们这些属下,又不能够当家作主,还能够怎么样呢?”

秩宗大将军陈茂,也是恼怒万分,十分不满怨恨地回应纳言大将军严尤道。

越谈论,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越加灰心丧气,沮丧不已。

实际上,不仅仅是官军进展缓慢,汉军的攻势,也是举步维艰。

南方,宛城前线,围攻宛城的汉军,久攻坚城不下,此时也面临着重重的危机。

而守卫昆阳城池的汉军,已经被官军百万大军包围的消息,一经汉军探马,带回到宛城前线,一下子对围攻宛城的汉军将士,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影响。

汉军将士的恐慌情绪,开始在军中蔓延。

宛城前线的大司徒刘縯等汉军诸将,心里十分着急,无不忧心忡忡,担心官军夹攻。

汉军将领们纷纷向南征军统帅大司徒刘縯建言,献计献策,希望主帅大司徒刘縯立即分兵,前去营救昆阳城里的汉军兄弟,挽救昆阳城池。

南征军将领们都十分担心,万一昆阳城破,宛城又攻不下来,更始帝的皇位,最终不保不说,汉军将领们刚刚到手的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金银珠宝,又会得而复失。

面对危局,大司徒刘縯,却显得异常镇定。

刘縯最了解自己的弟弟刘秀,也了解当前的紧张局势下,稳定军心为上,围攻宛城已经到了紧要关头,绝对不能够分散兵力,去援救昆阳,只有硬着头皮搏一把,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眼见军心动摇,刘縯十分担心,于是意志坚定,态度严厉地劝解诸将道:

“兄弟们啊:

官军围攻昆阳,并不可怕,兄弟们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着急!

现今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集中我们的精锐兵力,加紧进攻宛城。

宛城攻下之后,我们就可以迅速汇集我们的胜利之师,凭着我们战胜官军的锐气,前去支援昆阳守军,击退官军的大局进攻。

如此,则胜利可成,大业可兴。

文叔是我刘縯的亲兄弟,我对文叔最为了解。文叔就是战死,也会与成国上公,廷尉大将军,卫尉大将军等兄弟们一道,守住昆阳的。

我们汉军早一天攻下宛城,我们就多了一分打败莽贼官军的可能!

我希望我们诸位兄弟,能够共同努力,加紧向宛城周边的四邑进攻,彻底断绝宛城的粮草以及兵员辎重的供应。

从二月以来,我们的大军,围攻宛城,已经有四月之久。

宛城官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很快就会弹尽粮绝,无法支持的。

最终,本司徒坚信,宛城是一定会被我们汉军攻破占领的,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

本司徒之所以没有选择强攻,而是围困,就是要保护我们的将士和城里的百姓,减少伤亡。

我们占据宛城之后,城里的百姓,就成为了大汉的子民,我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定会一举扭转昆阳汉军所受的压力,痛歼围攻昆阳的官军!

成败在此一举。诸位兄弟,你们有没有勇气,迅速攻下宛城呢?”

大司徒刘縯的话,让诸将大受鼓舞。

将领们纷纷表示道:“司徒大人放心,我们一定要努力作战,攻下宛城,为兴复汉室,建立不朽功勋。

大司徒刘縯听了,非常满意。

刘縯非常清楚,当前局势的危急,只是希望,成国上公王凤统领的北征军,能够暂时拖住官军主力,减少围攻宛城的汉军压力。

大司徒刘縯开始排兵布阵,下令道:

“诸君听令:

大将军刘赐听令,本司徒命令你继续围攻宛城,采用车轮战术,昼夜不停地轮番攻击,打击守城的官军,使之疲于奔命,日夜不能歇息,消耗官军力量。

本司徒将亲率精骑,率领校尉阴识,部将刘稷,护军朱祐等将士,与大司马朱鲔大哥,大司空陈牧大哥等将领一道分兵,出击诸邑,断绝宛城守军的援兵和粮草。”

“敬听司徒大人军令!”

汉军将领们,领命而去。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五月下旬,大司徒刘縯亲自率军,四处讨伐,连续攻下了淯阳、杜衍、冠军、湖阳等新莽城邑。

汉军南征军的兵力,更加地强盛,宛城逐渐与外界隔绝,成为了一座孤城。

然而,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绿林旧将,缺乏威信,所率的原绿林“平林兵”诸部,依然恶习难改,喜欢烧杀抢掠,军纪涣散,战斗力不强,受到官吏百姓的抗拒,却进展缓慢,没有能够立下多大的功绩。

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屡次亲自派军,前去攻打新野县城,却屡次无功而返,始终不能够攻克。

眼见大司徒刘縯所率汉军诸部,屡获胜利,战功卓著,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在汉军将士面前,不能够建立功劳,更是脸上无光,羞惭至极,嫉妒懊恼不已,禁不住恼羞成怒。

愤怒激愤之下,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更加希望建立功绩。

于是,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命令原绿林“平林兵”诸部,拼死强攻新野,务必要拿下新野县城,开始屠城。

绿林“平林兵”全军将士,擂起战鼓,集团冲锋,强弓硬弩,一起出动,向新野新莽守军,发动猛烈进攻。

但绿林“平林兵”全军将士,使劲了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奏效,不由得气馁万分。

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统领的汉军,始终也无法攻克新野城池。

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颜面扫地,更加气急败坏,对新野宰苏康以及新野守军,恨之入骨,发誓屠灭新野军民。

新野军民见汉军意欲屠城,自知必死,更加众志成城,发誓与城池共存亡。

驻守新野的新王朝守军和百姓,其实也已经是弹尽粮绝,精疲力竭了,但畏惧汉军屠城,所以拼命抗拒。

然而,汉军将士志在必得,始终不肯放弃攻城,新野城已经难以支持了。

新野宰苏康等官军守军将领,决心保全新野军民。于是新野宰苏康亲自登上新野城头,向攻城的汉军将士们喊话,请求妥协道:

“城下的汉军将士:

我们各为其主,所以拼死搏斗,并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

虽然如今,我们新野已经元气大伤,筋疲力尽,但为了活命,大家不得不拼命抗争,对抗汉军。

实话实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恐怕,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请你们速速地通报司徒刘公大人。我城居民,愿得刘公的一句承诺,就举城归降,不再与汉军为敌了!”

闻听守城守将新野宰苏康此言,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汉将,终于找到了下楼的台阶。

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汉将欣喜万分,立即飞骑,通报司徒刘縯。

刘縯闻讯,急忙率领大军,赶赴新野受降。

刘縯策马向前,直抵城下,与城头上的县宰苏康,直接对话,劝说苏康归顺汉庭道:

“县宰苏君大人:

别来无恙。

人,各为其主。你为新朝守城,我为恢复汉业,都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本身无可指责!

前些时,你奉命派人,前去挖掘我妹夫邓氏宗族的墓冢,焚烧家室,那也是各为其主,尽忠职守的事情。

我们会捐弃前嫌,不予计较的。只要苏君大人你能够认清形势,归顺汉室就行。

君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苏君如果能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扶我汉室,那正是伯升我所希望的。

我大汉刘伯升,怎么会对过去之事,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为国家大义着想呢?

大丈夫一言九鼎!伯升我既然承诺,一定不会以私怨,而危害邦国大事,请苏君放心!

我刘伯升愿意当众发誓,皇天后土,同做此证,违背诺言,天诛地灭!”

新野县宰苏康,闻听司徒刘縯的誓言,又一向信任大司徒刘縯很有君子之风,大是感激,于是相信了刘縯的承诺。

新野宰苏康下令守城将士,放下武器,打开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新野县城终于顺利地落入了汉军之手,只剩郡城宛城一座孤城,还在苦苦地支撑坚守。

但宛城已经是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五月底,汉大司徒刘縯,率领汉军主力大军,扫清外围诸县以后,集中汉军所有的优势兵力,合力攻打宛城。

从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覆灭开始,到此时五月底,守军将领前队贰(副太守)严说,与署理棘阳县长岑彭等将领,共同坚守宛城城池以来,已达数月之久。

城内粮草箭矢,早已经消耗殆尽。人民饥饿难忍,互相格杀,煮食对方尸体。

副太守严说,棘阳令岑彭,见宛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再也无法抵抗,只有商议,举城投降。

汉南征军主将大司徒刘縯答应。

10

更始帝刘玄,在国三老刘良、定国上公王匡、大司徒刘縯、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大臣将领的护卫下,率领玄汉文武百官,统领数十万大军,威风凛凛地进入宛城,散粮安民,下旨宣布,把宛城作为汉庭的行宫。

自此,宛城终于被汉军占领,成为了玄汉王朝的临时首都,有了一个坚实的根据地,胜算又多了几分。

官兵家属,也都不希望与盗贼打仗,我们的后方基地,也非常不稳啊!

如此种种,都对我军十分不利啊!

严尤忧心忡忡地对陈茂分析道。秩宗大将军陈茂,颔首称是。

“陈大人想必十分清楚,我军虽然号称,拥有百万大军,但其实大都是,来自各郡各县的民兵武装啊!中央军的精锐兵力在讨伐赤眉时,损失惨重,留下的,并不多啊!

走在回归自己营帐的路上,纳言大将军严尤,忿忿不平,心里愤懑不已。

将士们人心不齐,号令不一;就是各地将士的方言,我们这些做长官的,有时也难以听懂。

怎么能够恰当、稳妥地指挥将士们作战啊?

就是大司空、大司徒属下的那些将官,以及士卒们,他们差不多,也大都是心怀怨愤,不满陛下劳师远征,厌战情绪,十分浓烈啊!

转眼之间,我新王朝四十万精锐的大军,眼看就将葬送在这两个愚蠢、颟顸的蠢猪手里了!

当初,我们俩带兵,面对数万气势汹汹的贼兵,不过是损失了朝廷的三千人马,就惹得他们这群蠢驴,喋喋不休地挖苦、讽刺和训斥!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944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