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张献忠传奇

221 王泗创建秘密根据地

  • 作者:笑川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8-03 23:47:09
  • 字数:7044字

这王泗,受命到葫芦坝来保管粮草,不但不辱使命,还玩出了些花活儿。

刚来到葫芦坝时,自然是人住营帐,车盖油布了。张献忠等将领走后,王泗带上手下各类管事的头领,先骑着马,把整个坝子踏勘了一遍,决定,在离村民的庄稼地一里远外,砍掉树子竹子,将就荒草,靠近坝子东北面的山脚下,搭了十二排很长很宽的大敞棚,把棚下平整了地面,把所有钱粮车辆进行了分类,全拉进了棚子下,但仍然盖上油布,还另打了封条,给各类车辆编了号,并按重新储存的状况登记造册,以便定期盘点核查。

中军匠灶桩本身还要保留编制,但必须要给王泗凑足一万军队,就又在的各大营抽调了些军士,其中人数最多的第八大营,一个大营就从各大队共抽调了两千人移交给王泗。

这样,受命驻屯保护大军后勤辎重的王泗,连军队带车马夫和各行工匠,就有差不多两万人了!单是这么一支分出去的中军匠灶桩队伍,就可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了!可见,当时的王家军,实力有多强大!

除物资钱粮外,各大营匠灶桩还都按要求抽调了些车马夫和各行工匠,一并移交给中军匠灶桩。

还别说,不仅后世,就是当世,就有不少人对比评说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两人的高下,都说两人都有盖世武功,两人都是战功赫赫,两人都是干大事的人,但李自成的胸怀和志向更大,而张献忠就是个打小算盘的人,但又都承认,张献忠在用人方面,就要高李自成一筹。看看吧,张献忠任用王泗,就可见一斑。

主将们不在军营的这几天里,全军就由副将负责警戒和处理日常事务。

毕竟隔着两个县,山区的路又远没有平原浅丘的路好走,还满是载重车马,就远没有去踏勘地点时的轻骑快马那么快捷了,因而,队伍一直走了四夜五天,才赶到葫芦坝里。

重新放好辎重物资后,王泗觉得,八大王老弟他们说不准要东征西战到什么时候,在这里储存和保管辎重,必然不是短期的事情,那就不能总住营帐吧?于是,就下令工匠做一大批砖盒子,制作泥砖,用砖砌墙,搭建了长长六排草屋,而且是在大敞棚前后各建三排草屋,这样,无形中就行成了对物资的保护,然后在两头还各建了一排竖着的草房,四面都住人,这就完全把物资敞棚遮住了。

张献忠他们临别时,对王泗说:“王泗兄长,我王家军的家底,就全都托付给你了,至于怎么保管,你的手下怎么管理,全都是你的事了!我们兄弟这一分别,也许是一年半载,也许是三五几年,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总之没法儿预料时间。在此,小弟只嘱咐两点,一是你重新编制了队伍后,平日多练兵,教兄弟们提高武术,也教村民习文学艺,帮村民提高生活技能。二是不要放任军士出山去,并且不懈怠地守好葫芦口,让朝廷和官府,做梦都想不到这片深山的深处,竟然会有这么多义军驻扎在这里!”

所有将领都和王泗、以及王泗手下的将领拉手道别后,这一行前来送行和熟悉路道的将领,就骑马飞跑回营去了。

于是,全部人员马匹,就都住上了正正经经的房子了!

这些搞定后,王泗就把他原来的后勤守卫桩和新拨给他的人员,按照义军的一个大队两个小队,一个小队三个桩的建制,把后勤守卫队编成了二十六个大队、五十二个小队、一百五十六个桩,每个桩在六十五人左右,每个小队在二百人左右,每个大队四百余人,这比现在义军编制的人数要少一大截,但比当初很多同级建制,人数都要多出不少。

过了些时间,王泗又下令,在离居住区稍远一点儿,傍着北面山脚下,分小队开辟了一大片农田,大约人均一亩多一点儿,请来当地村民,按他们这里的耕作习惯,教军队把新开田地种上了庄稼,而且还沿山脚搭了些养殖棚,养上鸡鸭猪鹅,这样,每年就有两季农忙了,平日里有养殖活儿,王泗还搞了个各小队种粮竞赛和养殖竞赛,这样,再加上农闲经常操练武功和战术,虽然隔几天就要放一天假,但众人有事做,还有竞赛,所以,这么多人在一起,又长期没有开拔,这些年来,也没有闲得生出什么事端来。

到了驻屯地点后,张献忠就叫王泗按人头给每个村民发五斤酒,五斤油,一丈布,二两银子,这一下子,把这些村民感激得一个个痛哭涕零,直说这是天兵来了!

为了适应地形,张献忠这一次定下的进军路线,主要为两路,每一路则视情况,时分时合,总之是把两路征战所过之地的县城和乡镇都要搞定。到了这一带后,张献忠就听乡民说了,这里的土匪,分清水土匪和浑水土匪,清水土匪多是杀富济贫的,所以要求,遇有土匪,责要分清水土匪还是浑水土匪,要是清水土匪,则看看有没有收降的可能,再来决定是否剿灭。

这一次,仍由第八大营为北路先锋营,带第一、第二两个大营,共三个大营,出巴东,走北线,拿下大宁,朝开县扫荡。但因对复杂的地形心里没有多少底儿,不敢计划得太远,与是要求北路扫荡队就在开县暂时驻扎,等候消息。

张献忠因为担心手下兄弟遇险,这一次力排众议,坚持要参加先锋大营要打头阵,把中军的事情交给吴刚和肖锋,自己和景大山,带上一众传令兵,跟随被任命为先锋营的第十八大营一道打先锋,后面紧跟第九大营,走巫山、夔州和云阳,然后到开县,到了开县,再来分析形势,决定下一步行动。

吴刚和肖锋带的中军,则插走在最后的第十六、第十七大营前面。一路上需要扫荡的,先锋营以后,主要由第九大营和第十大营完成,后面的各大营,就只管行军。

另外,张献忠因为找地点走了不少这一带地方,深知行军的困难,就对时间规定得比较宽松,要求行军的速度可慢一些,如无紧急情况,一般一天走六十里到八十里即可,有时要是因宿营不便,还可临时决定,也就是说,这一次只能因形就势了。

各项事务、包括两路大军之间的联络方式都定好了以后,大军于正月二十这天,吃过早饭,两路队伍的先头部队,就开始出发了。

走北线的,出巴东后到开县,要经过一个大宁县城,走南线到开县的,出巴东后要经过夔州府城和云阳县城,而且南线靠近长江,一路的地形,就比北线更崎岖和险要,特别是,夔州还是府衙门所在地,所以,咱们接下去就主要讲述南线这一路的故事。

一行人送王泗回到军营后,刚开完会,商量好开年的行动计划,做好开年行动的布署,就已经正月十八了。

进入了川鄂边境的四川东部,由于地形崎岖,沟壑纵横,道路顺着山沟绕,绕不过去了就翻垭口,再绕不过去,就顺水走,走到山梁低矮的地方就翻山,因而,就不可能有多直多平的路,在平原和浅丘上一天就能到达的地方,在这里就要一天半、两天甚至更多,而且也由于地形复杂,大片的开阔地少,大队伍展不开,一旦打上了遭遇战,就只有走在头里人的应战,后面的就只能干瞪眼,所以这些地方也不便打大型阵地战。

不过,自从来到葫芦坝,王泗就在葫芦口和葫芦坝颈设了明哨暗桩,并且前后共设了三道明暗岗哨,严防有外人进入这里。

再后来,王泗就按照张献忠的嘱托,每逢农闲期间,就派出几个会教书的、教拳脚功夫的、教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的匠灶桩人员,定期轮流去村里教村民的文化和技能,而且不收取任何拜师费,这可让村民对驻军称道不已。

张献忠和全军的大营将领们说好后,第二天,各大营将领就命令各自的匠灶桩,大略盘点一下,把够本大营吃一个月的粮油酒肉酱料和采购需要用的银两留下,还多少留了一些新招军士用的兵器,其余全部粮油酒肉、金银珠宝、文物字画、各类兵器,以及一时用不了的五行匠作工具,通通整理一遍,重新装车,交到中军匠灶桩来登记造册。

在葫芦坝住到第二年,王泗对当地和周边都比较熟了,就派人在军营和村子之间的一片地面上,又搭了两排草房和一个大敞棚,由军队先到外面县城去采购了些各色吃穿住用的商品来垫底,动员几十户村民,张家做这样生意,李家做那样生意,不做生意的,可以把鸡鸭鱼肉蛋和时鲜果菜,拿到草棚里来摆摊儿卖,这样,又给这个深山村民创建了一个集市,而军人又都有军饷,很多人军饷没处用,也没法保存,就都交给匠灶桩代存,所以军人们在休息日里,也可去集上买些时鲜水果来吃,稍后点儿,还有村民在集市里去开了小餐馆和小茶舍,军士们在休息日还能到集市上来喝个小酒或喝茶听书了!相信若干年后,这里一定是一个大集市,而人口也远不会才现在这么几十户。

这些都是后话了,总之,张献忠完全信任王泗,而王泗也尽心尽责,让张献忠得以完全放心他数年来攒下的雄厚家底,再以后的征战行程中,也少了很多拖累,不再会经常为越来越多的物资没地儿放而操碎了心。

回头再来说张献忠。

准备好后,到第三天,王泗就带着驻屯保护大军出发了。

为了让各大营的将领们都知道这个地方,以便日后不管派谁来接回王泗回去,或者不管派谁运送物资到此处来,都能知道地儿,张献忠就叫上各大营的主将和各大队的主将,随同他一道,去送王泗,一直送到驻屯地点,

阅读张献忠传奇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0015.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