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128,宦官立帝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2:58
  • 字数:6494字

尚书原本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由宦官担任,后来地位越来越高,改为朝臣兼任。到了东汉,尚书相当于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掌握实权。

中常侍跟尚书掉了一个个。中常侍由朝臣变宦官。尚书由宦官变朝臣。中常侍变成决策部门。尚书变成执行部门。尚书成了中常侍的下级。

阎太后的兄弟全部在狱中被处决。他们的家属都被流放。至于阎皇后,群臣的意见把她软禁到后宫也就罢了。毕竟论起来她也是汉顺帝的母后,杀了她让人说三道四。汉顺帝同意按大家说的办。

汉顺帝毕竟年纪还小,让宦官帮他处理政事。他把身边亲信宦官都封为中常侍参与朝政。

汉顺帝上台后把孙程等19个宦官全部封为侯以感谢他们拥立之功。

汉顺帝对孙程稍有不悦。打狗还得看主人。你当着我的面大呼小叫,太不把我放眼里了。不过,孙程是他的恩人,他不跟孙程计较,让尚书们讨论谁是谁非。

朝臣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不高兴。大臣们对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既鄙视又厌恶。

但也有人结交、巴结、贿赂中常侍,希望他们“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尚书不愿意得罪中常侍,说虞诩做的不对。

孙程知道后去见汉顺帝,说虞诩是忠臣,张防是奸臣。应该下狱的是张防。当时张防站在汉顺帝身后,想出言申辩。孙程大喝一声:滚出去!张防乖乖躲到一旁。

宦官中常侍虽然开始参与朝政,但级别并不高,只相当于中级干部。而孙程被提拔为骑都尉,也就是羽林军的骑兵司令,属于高级干部。官大一级压死人。孙程敢于呵斥张防。

于是汉顺帝对孙程说,你先回去,让我再想想。

汉顺帝还是不肯放虞诩。

虞诩的儿子跟着虞诩的门客一起守在宫门前,高举垂幡为虞诩喊冤。中常侍高梵正好从那过,这些人拦住高梵的车子哭诉。高梵了解情况后进宫去找汉顺帝。

大臣虞诩上书汉顺帝弹劾中常侍张防接受别人的贿赂和请托,请求法办。但是汉顺帝装聋作哑。虞诩不依不饶一再上书。汉顺帝怒了,把虞诩下狱。张防暗地交代狱卒弄死虞诩。狱卒于是天天提审虞诩,天天打。

汉顺帝内有宦官出谋划策,外有朝臣各司其职,基本上还能应付得过来。

几年后,汉顺帝长大成人,举行了加冠礼。成人了就可以娶媳妇了。汉顺帝娶了大臣梁商的女儿为皇后。梁商是汉和帝的母亲梁贵人的侄子。

与其他皇帝不同,汉顺帝因为是孤儿,娶媳妇这事没人帮他拿主意。他请看相算命的先生帮他参谋。算命先生看过众多候选人后选中了梁商的女儿,说她脑门有个太阳一样的凸起,贵不可言。于是梁商的女儿被选为皇后。

梁家也因此成为汉顺帝的外戚。

汉顺帝娶了媳妇,有了亲人了,对媳妇一家非常好。他极力提拔老丈人梁商、大舅子梁冀。梁商一路蹿升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成为朝廷的一把手。梁冀也成为省部级干部。

群臣开始非常抵制外戚势力,上书汉顺帝不要让外戚乱政的故事重演,尤其不要让外戚做侍中。但是汉顺帝根本不听他们的。后来他们发现梁商这人还行,为人谦逊,中规中矩,即不专权也不乱政。有谁得罪了宦官被人算计,找到梁商那里都能得到帮助。梁商去皇帝那里把事情一说,这事就算过去了。群臣觉得依靠外戚对抗宦官也不错。

在他们眼里宦官身体残缺又没文化,只是卑贱的奴才。宦官掌握大权吆五喝六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相比之下,他们宁愿依附于外戚。

外戚势力逐渐压过宦官势力。

不过梁商这人虽然还行,他儿子梁冀可真不是个玩意儿,没做官时就是个恶少,做官以后成为恶霸。

梁冀在河南任职时酗酒撒泼,纵情作乐,违法乱纪,任意施暴,无所不为。

梁商的门客在河南做县令,见梁冀闹得实在不像话,就把梁冀在地方为官的丑行告诉了梁商。梁商大怒,把梁冀叫回家臭骂一通。梁冀怀恨在心竟派人刺杀了县令。

其实梁冀的所作所为从某些程度上讲也是当时吏治越来越坏的反映。下面再怎么恣意胡来,上面也看不到。权力之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汉顺帝也不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皇帝,庸碌无为,得过且过。

吏治一坏,国家就乱了。心思都没放在工作上,百姓的疾苦无人过问,百姓的怨气无人理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安定就要被破坏。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领导)左雄总结说,现在官场的风气越来越差。官员以杀害无辜为有威风的表现,以横征暴敛为有办法的表现。谁要是以身作则治地安民反被看做无能。谁要是奉公守法依法办事反被看做呆板。下级部门把百姓看做敌人,征收赋税的时候凶如虎豹豺狼。上级部门视而不见,狼狈为奸,只关心任务有没有完成。贪污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左雄建议要加强官员的考核和奖惩,基层干部“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也就是贤能的儒生。首发 www..

汉顺帝于是下令加强官员考核。但是宦官担心他们接受贿赂任命的官员丢了工作,对皇帝的指示并没有执行。

第二年,司州(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区)和冀州发大水。官吏不知体恤百姓,还是左雄说的那种工作状态,结果激起民变。“青(山东北部)、冀、杨州(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及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区)盗贼连发,数年之闲,海内扰乱”。

朝廷开始注意到吏治越来越差的问题,试图通过改革察举制来解决。

察举制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就是地方推荐“孝廉”或“贤良方正”之人经由朝廷考察后任命官职。察举制比世袭制先进,选择面大一些。

朝廷希望通过察举制吸纳一些新鲜血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左雄对察举制不感兴趣,他倾向于推荐儒生而不是孝廉。他建议“举孝廉”要举年纪大的人。嘴上没毛,干事不牢。孔子说“四十不惑”。所以“举孝廉”的年龄限制应该定在四十岁以上。

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多数人认为圣人说的话肯定有道理。于是左雄的建议被通过,成为法令。

规定了四十岁的硬性条件后,察举制的选择面一下小了很多。“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门槛线太高了,鲜有合乎标准的人。察举制名存实亡。

儒生的死板教条干了不少蠢事。

察举制失去作用,东汉选拔官员又回到世袭制的老路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汉顺帝为了奖励宦官,允许宦官收养干儿子继承他们的爵位待遇,将世袭制扩大到宦官阶层。这让世族官员非常不满。朝臣和宦官的矛盾更加尖锐,斗争更加激烈。

外戚集团跟宦官集团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明争暗斗上面,吏治更没人管了。

吏治变坏直接影响抗震救灾工作。

天灾仍然有,但已不那么频繁和严重。灾年之后出现瘟疫,汉顺帝下令租赋减半,减轻百姓负担。来年又发生地震,汉顺帝拨款帮助灾民重建,并且免收灾区租赋。汉顺帝带头省吃俭用减少开支。国内局势大致还算稳定。

羌人侵扰凉州被击败,向汉军投降。凉州战火平息。西域有班勇坐镇。班勇平定西域之乱重新开通丝绸之路。北方的鲜卑人势力尚小,并且有南匈奴、乌桓牵制,暂且不用太担心。

汉顺帝有十个中常侍。高梵是其中之一。高梵在汉顺帝称帝前就一直追随着他。汉顺帝非常信任高梵。

高梵力主法办张防,挽回中常侍的声誉。

公元125年——135年宦官立安帝子刘保,是为顺帝。孙程等19个宦官因拥立汉顺帝皆被封侯。外戚梁冀,居职多纵暴非法。

汉顺帝见高梵也支持虞诩,终于相信虞诩是忠臣。他下令流放张防,罢免替张防说话的六位尚书,释放虞诩。他任命虞诩为尚书仆射[yè]。尚书仆射就是尚书主管,相当于内阁副总理。汉顺帝让虞诩牵头重组尚书省。

孙程当着皇帝面呵斥左右,目中无人。汉顺帝借口孙程等人在大殿上当众争功,将十九个宦官侯全部赶回封国。

汉顺帝时期国内形势明显要好于邓太后时期。

中常侍原本由朝臣兼任,此后变成由宦官兼任。汉顺帝跟中常侍朝夕相处,讨论朝政。无形中,中常侍就成了核心决策层的成员,充当了侍中的角色。

之前的皇帝以侍中为政治顾问。侍中大都是皇帝的最亲近、最信任的大臣,通常是外戚。而汉顺帝是孤儿,没有外戚,跟朝臣也不熟,所以就没设侍中。他把中常侍当顾问,当侍中。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