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48,东征日本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28
  • 字数:7846字

军队出征以帐幕作为临时指挥部,所以幕府代指军政府。幕府将军和手下的武士集团控制了日本朝政。

日本武士和欧洲骑士一样也讲究忠、勇、义、仁、礼等。但是日本武士玩得更极端,极端推崇“忠、勇”二字,以为主公、为天皇而死为荣。

成吉思汗1206年在蒙古立国。蒙古大草原从汉唐时期归入中国版图后时分时合,直到1945年还属于中国。1945年蒙古分裂并独立出去一部分,现在只剩下内蒙。1218年蒙古灭了西辽、西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新疆。1227年灭西夏,也就是现在的甘肃。1234年,窝阔台灭了金国。金国就是现在的中国北方各省。1252年蒙哥派忽必烈奔袭大理,顺路收服了吐蕃。大理和吐蕃就是现在的云南和西藏。忽必烈1279年灭宋后,中国的版图就大致成型了。

忽必烈将元朝的都城定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元朝灭了南宋,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重新统一了中国。

日本当时已经进入幕府时代,也就是军政府掌权时代。天皇的地位比现在强点有限,跟曹操年代的汉献帝一样,只是傀儡一个。

大元统辖的地盘是不小,除了蒙古本土,还有吐蕃、大理、金国、高丽,现在又加上南宋。忽必烈还想往大里扩,可想向西发展的路被四大汗国堵死了,只能打东面的主意。

忽必烈曾先后两次跨海进攻过日本。但元军强大的舰队被更强大的飓风吹得墙撸灰飞烟灭。

和欧洲的骑士精神相对应,他们的这些道道被称做“武士道”。

日本的幕府将军听说后感激涕零,向天叩头,口称“神风”。

在“二战”期间,日本组建了“神风敢死队”,企图用自杀式飞机拦截美军进攻。“神风”的典故就来源于此。

元军第一次伐日虽说无功而返,但也让日本人见识了元军强大的战力。忽必烈随后派人出使日本,希望日本能够主动臣服。没想到日本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砍掉元朝使者的脑袋作为回答。忽必烈大怒,下令再战日本。手下以伐宋正在关键阶段为由,劝他小不忍则乱大谋。忽必烈暂时忍下一口气,集中精力先打南宋。

1280年,伐宋战争结束了,忽必烈随即发动伐日战争。

忽必烈伐日一是报复日本,二是借刀杀人消耗“新附军”。新附军也就是南宋的降兵降将。忽必烈认为新附军不可靠,想借伐日战争,消除江南反叛的隐患。

元军第一次进攻日本可以说是试探性攻击,只派了两万多人出海。远征军在日本的长崎登陆,顺利击退守军,建立了滩头阵地。但再往前打,费劲了。日本武士拼死阻击令元军举步维艰。“官军(元军)不整,又矢尽”,元军伤亡太大,箭也射光了,所以“惟虏掠四境而归”。倒霉的是,在上船准备回去的时候元军遇到飓风,大部分船和船上的元兵葬身鱼腹。

范文虎上船后看到装载粮草、弓箭武器的船全完了,知道这仗没法打了。他弃岸上的士兵于不顾,只带上少数将领,乘上残存的几艘战船逃回国内。首发l https://www. https://m.

实都也是如此。

“诸将各择坚舰乘之,弃士卒十余万于五龙山下”。

被淹死的士兵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士兵逃生至鹰岛。当他们发现自己被抛弃,万念俱灰,只得“伐木作舟为归计”。

一直瑟缩在附近的日本人兴奋起来,立即发射“鸣镝”(响箭)发动攻击。首领一挥战刀:“牙机给给(日语:冲啊)”,第一个冲向元军。宽袍大袖免裆裤塔拉板、头顶一根猪尾巴竖辫的日本武士双手紧握战刀踢里扑路跟在后面。

鹰岛上的元军战心已无,混战一天后弹尽粮绝,或死或伤或降,全军覆没。

日本俘虏了数万元军。他们把蒙古人、高丽人、北方汉人都杀了,只留下唐人。日本人管北方汉人也就是原金国的汉人叫汉人,管南方汉人也就是原南宋的人为唐人。日本人认为北方汉人已经被金人杂交了、同化了,不再是纯种的汉人。只有南方汉人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汉唐文化,是纯种的汉人。日本人一向敬仰唐朝,对“唐人”也另眼看待。

“神风”再次救了日本。

不过根据后世的研究,元军东征失败与其说败在神风之下不如说败在经验不足上面。东征元军的战船多是平底船。这种船吃水浅,抗风浪能力差,适合在内河航行,不适合跨海作战。另外,根据考古发现,沉船碎片没有一块超过三米,大都是一米以内。这就是说,战船是用小块木板板拼接而成。这样的战船别说台风就是普通风浪也难以承受。这可能是赶工期赶出的豆腐渣工程。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元军舰船停泊时靠得太近。史书说元军将领张禧率部到达日本后便让士兵弃舟登岸,安营扎寨,然后“约束战舰,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风涛触击”。言外之意,别人不愿费事筑造壁垒,安营扎寨,就让士兵睡在船上,并且停船时挨得很近,没有想到防风浪的事情。有说法是元军为了减少船的摇晃,用铁链把战船都锁到一起,就像曹操在赤壁做的事一样。结果台风来了,挨在一起的战船互相碰撞都撞烂了。“禧所部独完”,只有张禧的战船完好无损。

不管怎么说吧,元军第二次东征大败而回。

忽必烈不甘心失败,意欲三攻日本。他安排江南人为他建造海船,提供水手,准备组建海军。

他先前造船是找高丽人。但是事实证明,高丽人造船水平太差,净糊弄事。他让造船技术高超的江南人为他建造适合海战的战舰。

但是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江南人仇恨蒙古人,不愿意为蒙古人做事,江南因此民变频发。

“江南盗贼,相挺而起,凡二百余所,皆由拘刷水手,兴造海船,民不聊生,激而成变”。

忽必烈只得暂停东征计划。

另外,原先臣服元朝的占城(南越)现在又反叛元朝,忽必烈认为征讨占城比征讨日本更重要。打下占城,以占城为跳板征服“海外诸藩”,向东南亚扩张,比东征日本小岛更具有价值。日本太穷了,什么资源都没有。“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占领了也没什么意思。而东南亚无论是面积还是资源都比日本多。

占城是安南(越南)的属国,先前随安南一起臣服蒙古。忽必烈在占城设置行省管理,计划利用占城作为远征军的后勤基地,让占城提供军粮。占城不干,反了。元朝的扩张计划被打乱。忽必烈对此非常恼火。他放下日本,派新附军南下征讨占城。

他东征和南征都有借机消耗新附军的意图在里面。从这个角度讲,东征还是南征都无所谓。

1283年,元军千艘战舰从广州出发横穿南海杀向占城。

占城集结20万人迎战。两军一交手,占城一战死五万,二战死六万。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占城向元军投降。元军以为完成了任务,接了降表,撤出占城。可谁想到,元军前脚走,占城后脚又反了。

忽必烈大怒,派兵借道安南再伐占城。他知道安南跟占城是一气的,打算假道伐虢连同安南一起实施占领。安南也不傻,看出忽必烈的歪心眼儿,拒不借道。元军于是先向安南发动进攻。

跟安南的战争把元军拖进了泥潭。

安南山高林密,酷热难耐。元军既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也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战斗力大打折扣。安南兵如果主动迎战,元军一定能战而胜之。但安南人不跟元军硬拼,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连都城都不要了,钻进丛林跟元军打游击战。这下元军没辙了。他们受不了安南的酷热,疫病在军中流行,最终只能选择撤军。安南这时来了精神,沿途设伏袭击元军。元军死战得脱,损失惨重。

忽必烈不服气,组织更大规模的征讨。

1287年,忽必烈派兵九万多人再讨安南。

元军杀入安南,“凡十七战,皆捷”。安南军队一面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一面派兵袭击元军的粮道。很快元军因为缺粮而后撤。

安南军队抄小路抢在元军前面在元军必经的河道里埋下暗桩。元军到达后,安南军队利用涨潮之机发动进攻,然后假装败退将元军引入伏击圈。元军进入伏击圈后,两岸伏兵四起。与此同时,潮水迅速退去,露出河里的暗桩,元军的战舰东倒西歪,淹死元军士卒无数。元军溃败,夺路而逃。

元军两次南征安南都是大败而回。

越南不好打。蒙古人没打下来,美国人也没打下来。越南人像地老鼠一般往丛林里一钻,你得撒多大网、用多少人才能把它逮着?再先进的武器在这也不好使。打进去容易,待下去难,成本太高。

忽必烈不死心,还想打下去。但西北汗国进攻元朝使他不得不暂停扩张计划,御驾亲征来犯之敌。

残存船员驾驶着为数不多的船沿海救人。到处飘着船的残骸和浮尸。那情景比泰坦尼克号沉没还惨。

范文虎当时也住在船上,船沉后抱着一块船板在海面上漂流了一昼夜才被船员救起。

元将实都率领由蒙古人、北方汉人、高丽人组成的四万军队乘坐九百艘战船从高丽出发杀奔日本。降将范文虎率领着十万新附军乘坐三千五百艘战船从庆元(浙江宁波)出发,赶赴日本去跟实都会合。

实都路近,很快到达日本。他贪功心切,不等新附军到来便发动进攻。他们抢摊登陆成功,但兵力不足不能扩大战果,之只好后撤到鹰岛(在日本长崎)等待新附军。

1279年——1288年元军远征日本、占城、安南均遭失败。

新附军到达后,实都与范文虎商讨作战计划。士兵们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都躺在船上睡大觉。

日本人看到数千艘战船云集鹰岛海面,惶惶不可终日,只能磕头作揖乞求老天保佑,乞求神风再次降临。

不知是不是他们的祷告起了作用,当夜就刮起飓风。元军舰船在暴风巨浪中互相撞击,“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次日风停日出,只有个别船还能勉强航行。

做为金国都城的那个大都已经被蒙古人毁了。忽必烈在它的东北造了一座新大都。现在北京街道、故宫的基本格局都是来源元朝的大都。

他给自己立的国号是“大元”——来自中国《易经》“大哉乾元”一句,意思是万物天最大。乾元是天的意思。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