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61,明初四大案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1
  • 字数:8378字

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几万人因此人头落地。

史书说胡惟庸谋反“事皆未发”,也就是计划的事情都没来得及做,谋而未反。谋反的事是在审讯当中审出来的。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屈打成招不清楚。

一起渎职案杀了万把人,一起贪污案杀了几万人,两起谋杀案杀了数万人,沾边的全去。两任丞相李善长、胡惟庸都被他杀了。严打过后,朝堂几乎为之一空。明太祖也因此落下一个残暴嗜杀的坏名声。

渎职案又叫空印案。官员为了工作方便使用事先加盖了单位公章的空白公文。那时候交通不便,这样做出去办事方便,少跑腿。大家都这么办,以为法不责众。结果一万颗脑袋落地。

明太祖在位期间掀起四大案,集中处理了一大批问题官员。

这时有人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明太祖立即把胡惟庸抓起来审问。一审审出个反党集团。连前任宰相李善长都被牵扯进来,被人揭发跟胡惟庸交往过密,知情不举。拔起萝卜带起泥,和胡惟庸、李善长来往过密的官员都被当作同党株连进去。而与这些官员有来往的官员又被当做反党的第二梯队抓了进去。之后是第三梯队、第四梯队……

这两案罪不至死都死了。谋反案肯定更是杀无赦。但这两起谋反案一直以来备受质疑。人们怀疑明太祖这是找借口杀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贪官与民争利,功臣与他争权,这两种人都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都得死。

后人分析,所谓谋反案其实是明太祖和胡惟庸争权——君权与相权之争。明太祖发现胡惟庸在朝廷安插自己的人,感觉有被架空的危险,激起小狗护食盆的冲动,决定干掉胡惟庸。他逮了胡惟庸一个小错开始深究,上纲上线。有人发觉胡惟庸要倒霉了,落井下石,告胡惟庸谋反。明太祖顺势清洗胡惟庸一派。

胡惟庸因为擅长政务被明太祖提拔为宰相。但做上宰相之后,胡惟庸变得有些专权独断,生杀予夺,免官升职,不请示明太祖就自作主张。刘伯温给明太祖说起过这事。胡惟庸知道后怀恨在心,借探病的机会下毒害死刘伯温。首发l https://www. https://m.

有人说他们家祖坟发光,有大富大贵之兆。胡惟庸从此有了非分之想。他拉帮结派准备谋反。他计划与倭寇(海盗)、北元里应外合夺取皇位,然后向北元称臣。

蓝玉是明朝开国元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第一梯队老将军退下去之后,作为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蓝玉被封为大将军。如果说胡惟庸是政府一把手的话,蓝玉就是军内一把手。

蓝玉仗着自己功高位显,“骄蹇自恣”,“进止自专”,不仅举止傲慢,在明太祖面前都不知收敛,并且独断专权,任免将领都不通报明太祖。明太祖很不高兴,说过他几次,他也不改。

明太祖封他为太子太傅。但他嫌官封得小,背地里发牢骚:以我的战功,不配封个太师吗。这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认为有野心有怨言就是谋反的前兆,于是以谋反罪将蓝玉下狱。

这两起谋反案,一起是胡惟庸谋反案,一起是蓝玉谋反案。

朱元璋杀掉了危险分子,对剩余的官吏也不放心。

朱元璋把禁卫军中的锦衣卫发展成特务组织,严密监视朝臣百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锦衣卫本是皇帝直属的十二支禁卫军之一。十二支禁军又叫十二卫,后来陆续增加到二十六卫,分别负责随行护驾、看守皇陵、掌旗、巡逻等任务。锦衣卫的任务是贴身保护皇帝,有国事活动的时候还充当仪仗队。因为锦衣卫最接近皇帝,所以也最受皇帝的信任。

朱元璋为了从重从快处理“反党”或腐败分子,把监视、抓捕、审讯、处斩官员的权利交给了锦衣卫。锦衣卫因此演变为明朝的克格勃、FBI。

锦衣卫的特务业务水平绝不亚于前苏联的克格勃,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一次,朱元璋问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昨晚为什么生气?

祭酒一愣之后,马上老实回答:和小妾生气呢。

朱元璋点点头,伸手掏出一副画,画上正是他坐在家里阴沉着脸生气的情景。

祭酒后背立刻冒出一层冷汗。他坐在自己家炕头上生气都被锦衣卫监视到,自己还有什么事能瞒得过皇帝?不管是溜窗根拔门缝还是收买了他的妻妾仆人,锦衣卫太厉害了,简直可以把人24小时置于鹰眼的监控之下。

好在祭酒实话实说,要么小命就悬了。朱元璋最恨别人说瞎话,说瞎话就是欺君,欺君就当斩,甭管什么事。

锦衣卫在监视方面的本事可见一斑。

锦衣卫不仅在监视方面是一绝,在审讯方面也是一绝。

锦衣卫非常了解皇帝心思,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走一个,用刑讯逼供使“肃反”扩大化。他们发明的刑具比武则天年代的来俊臣和周兴还厉害。他们在社会上造成的恐怖气氛也同样超过他们。

曾经身经百战、历经生死磨练的大将军蓝玉到了锦衣卫手里,稍加“修理”就老实地像绵羊,不但乖乖承认自己谋反的事实,还供出所谓反党集团的名单。名单上的人被一一请进锦衣卫后,无一例外地也交代了自己的反党事实,并提供一个新名单。锦衣卫再抓再审,再审再抓。最后一万多颗脑袋落地。

在特务政治的统治下,明朝官民生活在白色恐怖当中,在单位、在街上、在家里、在被窝里即使在梦里也不敢乱说乱动。

官员每天上班都跟小孩子上幼儿园一样千不情万不愿,可又不敢不去。

做朱元璋的官很难活到退休或者寿终正寝,不定哪一天因为什么事就挂了。口出怨言是罪,说瞎话也是罪,贪污更是大罪。朱元璋的“重典”之下,什么罪都提高一档,按“严打”标准处理。

“重典”之下,官员胆战心惊,老老实实,唯唯诺诺,不敢乱说乱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朱元璋刑罚过重也招来臣下的劝谏,但朱元璋睬都不睬。有个家伙“死谏”惹恼了朱元璋,真就成全了他,在朝堂之上被活活打死。

太子朱标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他规劝父亲:“诛夷过滥,恐伤和气”。滥杀会伤了天地间祥瑞之气,破坏和谐社会。

朱元璋大怒,扔给他一根荆棘枝,让他捡起来。朱标怕刺扎手不敢拿。朱元璋冷冷地说:我这是在替你拔刺!是在为你顺利接班铺平道路。

这句话常被用来说明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清洗朝廷的动机。儿子过于仁慈,不够狠。朱元璋怕他镇不住功高势大的臣下,所以甘背骂名,替他预先“拔刺”。这很有点慈父的意思,但方式方法有点太那个了。

知父莫如子。朱标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上有良君,下有良民。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百姓。

“帝怒,即移所坐榻射之”。朱元璋大怒,抄起椅子就扔了过去。太子吓得扭头就跑。朱元璋在后面追着打。

“帝怒”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好心当成驴肝肺,怒儿子不识好歹;一是被戳到痛处,恨儿子柺着弯骂他是桀纣之君。

太子虽然跑掉了,但得罪了父亲——偏巧父亲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太子从此惶惶不可终日。虽然朱元璋并没有打主意杀他,他还是被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没多久,死了。

太子死后,朱元璋很伤心。朱标是他最看重的儿子。他把朱标立为太子,把他写入党章,付出了很多心血培养他,没想到他却自绝于人民。

朱元璋肝肠寸断,一夜白头。

可是人已经死了,再怎么伤心也没有用。朱元璋改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wén]为太孙。朱标虽然不在了,但朱元璋还是希望皇位在朱标一脉传承。

1398年,朱元璋这个假和尚终于被佛祖开恩接入了极乐世界。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46个没有生育过嫔妃为他殉葬。

已经几乎绝迹的远古恶俗又在朱元璋手上复活了。

朱元璋因为刑罚过于残酷在历史上倍受争议,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他对历史做过的贡献。比如他是把中国人民从蒙古侵略者暴政下解放出来的开国皇帝。

任何一个让中国恢复统一的开国皇帝都是伟大的皇帝,何况是把中国人民从外族侵略者的奴役下解救出来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赶走了侵略者,让汉人不再做亡国奴,恢复了汉人消失百年的民族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是有很多毛病,比如猜忌心重,残酷嗜杀。但他的残暴是针对官吏而不是百姓。他从不祸祸百姓。相反他想方设法造福百姓。他本身就是贫苦人出身,重视百姓的疾苦。

朱元璋对中国有功,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他的过。比如海禁是他起的头。海禁政策不仅妨碍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也成为闭关锁国政策的肇始。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不是他起的头,但是他定的型。中国在元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明朝也自然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但是,综合朱元璋的功和过,朱元璋仍不失为伟大的皇帝。单驱逐鞑虏一条就能让他吃一辈子老本。

他随时随地想起一件事,马上写个条子挂在身上,等这件事处理完了才摘下来,搞得自己象个鸡毛掸子。他没歇过节假日,甚至没有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一心扑在工作上。这也没法子,把权力收回来了当然把工作量也收回来了。

好在朱元璋够勤奋。但是如果他的后代受不了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想偷懒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此事暂且不提,请待以后分解。

史书说锦衣卫指挥(实际上就是特务头子)告发蓝玉谋反。蓝玉于是被捕下狱。在审讯中,蓝玉供认不讳,交代出一个反党集团。于是一万五千人人头落地。

蓝玉案跟胡惟庸案差不多。其实也是朱元璋猜忌功臣的结果。胡惟庸是手握政权的宰相。蓝玉是手握军权的名将。所谓谋杀案只是个由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朝中的当权派,把权力收归自己手下。这跟刘邦杀韩信、彭越的意思一样。

1393年——1398年太祖重视吏治与皇位稳定,掀“明初四大案”。太祖崩,以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

在蓝玉案后,傅友德、冯胜等功勋将军也被明太祖找了个由头杀掉。军中再无名将和实权派。

他杀掉胡惟庸后不再设宰相,将延续1700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明太祖身兼总统和总理两职,直接管理三省六部各衙门,将所有拍板大权集于一身。党政军财一把抓。

要说朱元璋也够劳模的,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前朝历代皇帝没几个能赶上他的。据说他每天批阅的奏章,字数赶得上一本《毛选》。

这事搁现在也不允许,一旦抓住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纪律处分,造成损失的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但怎么也不至于杀头吧?

贪污案又叫郭桓案。是指户部和地方串通舞弊盗卖官粮。前面说过明太祖对贪官的处理办法,不过因为订单太大,“稻草人”制作公司应付不来,变通了一下,全部砍头了事。参与其中的地主老财也跟着掉了脑袋。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