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后汉群英志

第215章 民之所恶

  • 作者:安得巨鲸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2-11 03:30:51
  • 字数:3546字

要知道,刘坚经营至今,最大的改观就是不需为粮草征集发愁。

不同于其他各方诸侯都有特定的一块产量地。

刘坚的司州守军不一定真就比曹军兵力少得多,仅仅一次突袭就能从局部调动三百铁骑,如此推测,司州的总兵力也得在一万往上。

往昔并州军与曹军得益于袁绍的运作,几乎没有交战的经验,因此曹军对刘军的战力预估非常不准确。

虽然典韦这次三百铁骑长驱直入让入司州作战的曹军士气大跌,但这也提醒了夏侯惇等人。

每月征兵只取其精壮之人入军,如此入伍人数固然稀少,但一方面可以保证士兵的待遇,又能保证民间有充足的劳动力在田间。

并州、凉州因此久为戎狄所劫掠蹂躏,故人口久久不得增长,反倒还有后退的迹象。

纵然近十年间,刘坚以绝强的姿态将重兵压到塞外,从贼寇手中收复失地,但仅凭这十年,连稚儿都尚不能说成人,他刘坚仍旧没能拥有足以与其领地相匹配的人口数目。

刘坚的粮草都是就近征调。

不过这些军师也只是猜对了一小部分原因,虽然刘坚仍旧缺少人口,但从兖州和扬州迁来的人口总计七十余万,刘坚若真有心拼死一搏,拉出十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

但与其在乎数量,刘坚还是更在乎质量。

不能参军的男丁可不代表不能下地干活,只要政策得当,外加年景适宜,封建社会的经济恢复还是颇为速度的。

而显然夏侯惇不熟悉并州军的情况,所以并未派遣斥候仔细探查附近村落情况,而是直接向新乡进发,企图快速解决战斗,将刘坚的水路增援掐断。

但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细小的决策都可能改变战争的结果。

可以说,并州军的兵力若能每年保持如今数量便已经不易,更不要说扩军。

百姓训练得越精锐,那自然反叛的火焰一旦燃烧,便是燎原之势,不可抵挡。

不过,沮授倒是力排众议第一个举手赞成的。

毕竟这是一系列的举措,让民众得到训练,然后从民众之中考核并提拔其中良才。

世家子弟的垄断以及对基层百姓的打压开始被遏制。

五斗米为了吃的上一口饭而战,黄巾军为了换一个真正的苍天而战,他们所盼望的所期望的都是刘坚如今所做的。

这是当今百姓所望,百姓又有何理由反之?

在朝堂上将众多士族派别和谋士说得哑口无言,刘坚的提案便如此传达下来。

直至官渡之战前,刘坚的政策才真正的出现了效果。

操练兵士的将领们惊奇的发现,新征募的民夫不仅武器精通,甚至还会互相配合作战,除了不会阵法和识军旗之外,几乎与其他士兵无二。

若昔日新乡与徐荣阻击李傕等人一战有此等新兵替代刘坚所率,还真说不准可以反败为胜。

“假仁假义……”

曹军行至新乡平坦地带,夏侯惇在此地扎营,欲对驻守新乡的刘坚军发动攻击,夏侯惇领小股人马出来巡视却正见一处土丘之上立着一支残破的刘坚军战旗,其下供奉着贡品。

抓来懂其中事故的才知,这乃是为了纪念新乡一战全军覆没的并州军而立安魂战旗,希望并州军英魂保佑新乡风调雨顺。

“来人,把它给我折了!”

夏侯惇听罢,再联想起一路上被典韦来来回回的突袭,死伤了不下五百兄弟,不由得冒出一股无名之火,岂能容刘坚的破旗在他夏侯惇的营地前头飘扬?

“岂有立敌旗于营前之理乎!?”

各地方民众建立自己的民兵组织,由当地负伤或退伍的老兵传授战术战法,以此建立一支准军事化辅军。

虽然这一提议是出自刘坚之口,但黄巾起义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那。

而夏侯惇也为自己的轻率买了帐。

若夏侯惇能派遣斥候混入附近村落,可能便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理智战胜冲动,纵然典韦在曹军的脸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但好歹夏侯惇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

村中不少老者或是伤者都挂着一枚铁钱在颈部,干完农活的年轻男丁都会在天黑之前穿戴简易的木板胸甲,拿着简陋木盾和柴刀或者提着削尖的木枪在这些老人的指挥下操练。

这也算是沮授留给刘坚为数不多的礼物之一,对以战争手段立足并州的刘坚而言,士兵的精锐程度和训练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

并州人少,但汉末风云变幻莫测,预备军概念就这样被刘坚提到台面上。

在许都的各色军师参谋的推断下,纵然刘坚拿下了凉州和司州,人口问题依旧得不到好转。

毕竟自东汉以来,朝廷昏庸,汉军对外屡战不利,致使大片国土丢失。

阅读后汉群英志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996.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