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杂说3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9:12:02
  • 字数:5104字

在汉代以前的丧葬里,有把墓主生前使用的物品随葬的习俗,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当时“厚葬”的原因。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时期,我们的古人并不是为了厚葬而厚葬,而是让逝者带走生前所用之物。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对逝去者的私人用品采取“焚烧”的法子去处理,很少有人会继续使用逝去者的东西,只不过在过去土葬的时候是随葬,而现代是拿到殡仪馆的焚化炉里去烧掉。

到了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尤其是大一统后显示出来的生产力发展,使无论是国力还是社会财富急剧的增加。于是,一些假借生前用物名义的随葬品也开始增多。在先秦以前,社会上还保留有人殉的制度,这种制度其实不仅仅是在王公贵族和富豪的家里,即便是升斗小民,家里走的当家的,一些妻妾就会追随而去,说起来也是很残酷,可是,在那样的年代里,失去了家主,这些附庸在身边的人就无法活下去。在那个时候,人们认为,生前所享受的东西都应该带到地下去继续享受,这种享受不仅是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还包括他的佣人、奴婢和女人。直到春秋末期的时候,各国之间连年混战,社会人口大量减少,加上人殉过于残酷和影响生产力,这才出现了替代人殉的“俑殉”。

对眼下这个汉代墓葬,李凡是不指望能出土啥墓碑、墓志铭这样的东西了,但是,只要能出土一些墓主生前使用的物品,那也就可以为确定墓主的身份了。

汉惠帝英年早逝,实际上没有留下后代。早在汉惠帝登基的几年后,其母吕雉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很早就做了布置,他命人将汉惠帝与宫人苟且所生的,谎称是皇后张嫣所生,并鸩杀其生母,这个孩子就是历史上说的汉前少帝,严格意义上说是个“庶出”而已,当汉惠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被立为太子,汉惠帝刘盈死的时候,这个孩子才四岁,于是,又是太皇太后亲政。可是这个孩子也不省心啊,到了八岁的时候,得知自己非皇后亲生,亲生母已经别诛杀后,就口出狂言“长大后要报仇”,结果,又被吕雉给先关后杀了。这个前汉少帝最后在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有人说,不是说叫刘恭吗?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没有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日本人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胡乱写的,不足为证。

至此,西汉建立刚刚20年就换了三位皇帝了,而刘盈实际上无后了,那第四个皇帝是从哪儿来的呢?第四位皇帝还是个小皇帝,说是刘盈的儿子,这次有名字了,先是叫刘山,后来又改名叫刘义,年纪与死去的那个汉前少帝一样大,难道说这个孩子也有问题?是不是汉惠帝所生其实已经不重要,至少,皇后张嫣是无出。而吕雉为了巩固其统治政权,很早就布局,在后面胡乱弄出来的可不是一个两个,据史**载“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这是史记里《吕太后本纪》里的记载,司马迁老先生当时距离事发的时间应该不算远,所描述的可信度还是有的。我们不能说这肯定是真实的历史,也有可能是周勃、陈平以及再外响应的皇族军事集团为了需要才这样说,可历史在这里却是巧妙的把汉高祖刘邦的四儿子刘恒给推了出来,这就好像是,既然现在卡机了,说不清楚了,那行,咱们重启总可以吧?让高祖的儿子再从头来过。于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皇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后就是汉景帝刘启,这父子俩算是真正把汉朝天下立稳的两代人,他们在位一共长达39年,也就是这个时候奠定了汉家天下,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而那个著名的汉武帝刘彻就是刘恒的孙子和刘启的儿子,我们现在之所以称为汉族,也是从刘彻这里开始的,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在其后的强势下产生的。正是由汉武帝开始,汉民族击败了匈奴,色目人等,所谓色目人其实就是现在的雅利安人,因为他们的眼珠子是有颜色的,所以叫色目人。而在其后的唐朝强盛,李世民成为天可汗的事情,其实也是继承了汉武帝的衣钵。

谁能想到,墓碑的起源是古代用作牵引棺椁下葬用的“丰碑”?谁能知道原来的“丰碑”是这个意思?最初,这些是木质是丰碑也没有文字,有的是各种刻痕,可也就是从汉代起,人们为缅怀逝者生前的业绩,追思对逝者的情怀,便利用放在墓地四角现成的木桩子,在上面书写逝者的生平以及一生的功过是非之辞,当时的碑首中间仍凿有圆孔,那个空叫“穿”,这样,到了隋唐,正式的墓碑出现了,取消了“穿”,增加了个小屋檐的“帽”,于是,墓碑便正式成型。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等交流,这种为逝者立碑的模式也很快在西方文艺复兴后开始了流传,发展到今天,除了文字不同以外,在内涵上东西方的差距已经不大了。

秦汉时期,形成了大统一的格局,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口的增加更是“兴兴向荣”,秦末,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到了汉文帝的时候,仅仅过了三十年,全国人口暴增到6000万,可以说,大统一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次历史进步,同时也是一次在秦朝统一度量衡后的经济大发展时期。

这里啰嗦两句汉文帝的故事,从历史的排序上,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可他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人们不禁要问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后世的朱棣就是仿效他去夺了侄子的宝座?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汉高祖在位时间不长,从正式称帝到自己因作战负伤去世不过去去七年。刘邦死后,皇位传给二儿子刘盈,就是汉惠帝。此时的刘盈还不到十六岁,朝政大权实际上就落在了他的母亲吕雉手上,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影响朝政,最后掌握大权的女人就是刘邦的皇后吕雉,而后来的武则天也好,慈禧也罢,其实学的都是吕雉。汉惠帝在强势的母亲压迫下毫无建树,而且亲眼目睹了吕雉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最后丢进粪坑折磨致死,其情绪大受刺激,史书上记载其“借酒浇愁终成宿疾,抑郁而终”,其实,用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就是吓疯了。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