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155章 埋人

  • 作者:苍笙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19 01:28:42
  • 字数:4596字

御座上的李二陛下嘴角划出一个弧度:“朝廷自有法度,三司推事不得擅用,此等小事,就不要麻烦诸位重臣了,交由大理寺审核便可。”

“!!!”

这么做既是为了保证新长官能在衙门里顺利施政,也是为了避免那个副手因为得不到升迁而心生怨怼。

所以当杨师道出任大理寺卿之后,原本的大理少卿刘洎,就只能换个位置,对于他来说,刚刚空出来的太常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各个衙门来说也一样,主官换了,副手必然要随之更换。

刚才还是“确定孰是孰非”,现在就成了“定太子殿下之功”,这是摆明一定要把李承乾扔进三司会审这个大坑了。

只是皇帝金口玉言,此话既然已经出口,那就容不得改变。

“臣伏伽(臣洎)谢主隆恩。”孙伏伽二人出列拜道。

“卧了个槽的!!!”

......

等到百官归位,之前那个提议三司会审的御史再次站了出来:“陛下,既然新任大理寺卿已定,臣请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门下侍中三司会审,以定太子殿下之功。”

李二陛下说的轻描淡写,百官却只感觉心里有十几万头羊驼狂奔而过。

说好的三司会审呢?!

说好的给太子挖坑呢?!

“陛下圣明......”百官也同时拜道。

按照大理寺的制度,真正负责审核案件的其实是身为副手的大理少卿和几位大理寺丞,作为一把手的大理寺卿只需要在结案文书上签字就行。

......

李承乾嘴角也露出了笑意,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间庄严神圣的大堂,孙伏伽身着官袍正襟危坐,对着堂下跪着的人问道:“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直到这一刻,李承乾终于明白李二陛下之前为什么要那么表现了,其实目的就只有一个,把刘洎换掉!

想要换掉刘洎,就只能先换戴胄。

而要换戴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他性格上的缺陷,逼着他自己辞官。

之所以要这么做,不为别的,就因为刘洎是李泰的人!

......

【啧啧......看来父皇也已经发现李泰的小心思了。】

李承乾的心里闪过这么个念头,目光看向坐在他对面的李泰。

只见原本一副胜券在握模样的李泰这个时候出离的愤怒了,脸上的肉都因为太过激动而一抖一抖的。

他原本以为可以靠着这件事给李承乾一个下马威,却没想到最后不仅没有伤到李承乾,反而损失了一个刘洎。

那个什么狗屁太常一点用都没有,不过是个祭祀祖宗神灵的时候负责烧香的闲官而已,典型的位高而权卑。

刘洎当了这个官,等于是斩断了李泰在朝廷里的一只手。

......

相比于李泰的出离愤怒,岑文本就要淡定了很多。

他早就看出这些人的谋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皇帝有废太子的打算前,任何想要给东宫泼脏水的计划都很难成功,更不用说把太子弄到三司会审的公堂上去。

原本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很可惜,皇帝陛下的演技实在太好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几乎骗过了所有人,这才会让百官一个个都跳进他挖好的坑里。

......

整个太极殿都因为李二陛下的话而沉默。

过了许久,站在御陛前的黄易轻轻咳嗽了几声。

回过神来的百官这才连忙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数百个声音整齐划一,只是其中不少人的脸色都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

李二陛下旒珠后深邃的目光从这些人的身上一扫而过,没有说话。

他并不会对这些人怎么样,朝堂上有人看太子不爽,对他这个皇帝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如果所有人都对太子心服口服,团结在太子的身边,那样才是对他这个皇帝最大的威胁。

等到百官起身之后,李二陛下缓缓开口:“还有哪位卿家有事要说的?”

岑文本闻言对着不远处的某人使了个眼色,很快,一个身穿御史官服的人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本奏。臣闻近日长安城中流言四起,其中多有对东宫不敬之语,县乡不能治,伏唯陛下圣裁。”

此人话音未落,刚才还还如丧考妣的那些人顿时好像发现了新的希望,重新活了过来。

孙伏伽神色剧变,不等其他人说话,连忙出列拜道:“启奏陛下,此事既然在臣担任长安令时发生,臣自然义不容辞......”

孙伏伽的话还没有说完,王赟就站了出来:“启奏陛下,孙大人既已出任大理少卿,又有重责在身,只恐分身乏术,臣以为此事还是交由其他人处理为好。”

等到王赟说完,又有大臣站出来分别声援双方。

眼看朝堂又有要掐起来的趋势,这一次黄易倒是很及时的站了出来:

“肃静!”

李二陛下老神在在的坐在御座上,一直等到大殿安静的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道:“孙卿既然已经有了其他职守,就不要再过问此事了,此事交于刑部处理......”

整个太极殿里最开心的就是孙伏伽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刚刚被任命为大理少卿。

麻蛋,最后怎么会变成这样?!

就连刚刚还因为升了特进而沾沾自喜的戴胄也微微晃了晃身子,感觉眼前发黑,心里在滴血。

等到三人退下之后,李二陛下略作沉吟,继续道:“晋大理少卿刘洎为太常,大理少卿一职由长安令孙伏伽接任。”

他为了避开三司会审这个大坑,连官位都忍痛不要了。

结果皇帝陛下来了一句“交由大理寺审核。”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他又何必急着辞官,特进的地位再高,待遇再好,又怎么能比得上掌管平决狱讼、邦国刑杀的大理寺卿。

而他留下来的大理少卿,又正好可以用来安置早该升官的孙伏伽。

前前后后的一番安排看上去顺理成章,不过百官心里却莫名其妙生出一种古怪的感觉。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8049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