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20章捋一捋同时代的反王们下

  • 作者:孤临易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02 11:21:40
  • 字数:14212字

次年闰五月,在采石杀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天完将士不服,纷纷脱离,兵力渐衰。

屡与朱元璋战,不利。二十一年八月,江州为朱元璋攻破,退都武昌。二十三年八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兵败中箭死。子陈理继立。

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混元霹雳手成昆的徒弟,丐帮八袋长老。书中的他乃性阴毒,善权谋之辈,他这是金庸对真实历史人物身上缺点局部夸大化,以达的艺术效果。请不要把这些对号入座。

真实的陈友谅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他的生平,扒一扒这位朱元璋同时代的豪杰枭雄,他的人生轨迹,成败得失历史功过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首先说明,在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混元霹雳手成昆的徒弟,丐帮八袋长老。书中的他乃性阴毒,善权谋之辈,他这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负责任的说出生在沔阳和丐帮还是没有关系的。

自称宣慰使,旋改称平章政事,掌兵权。与元兵交战,连克今江西、安徽诸地。十九年九月,杀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底,杀徐寿辉左右部属,挟持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

沔阳,也就是今湖北仙桃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出身渔家子,渔家在元末也是属于贱民,是不是和丐帮印证上了?各位自己去联想,这里不作评论。

后文我们会详细解读朱元璋成就帝业的最重要的一战,决战潘阳湖,从而确立定鼎天下,从容进兵,一统宇内,睥睨八荒,成就大明王朝的基业。

《明史》记载他参加过徐寿辉的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以倪文俊谋害天完帝徐寿辉,杀文俊,遂并其军。

下面我们用白话文,详细解读一下陈友谅的一生。历史上对于他,有那些谜团,探讨一下真想到底最有可能是如何。

解读陈友谅的人物生平,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早年他积极起兵反元,陈友谅一个的的确确有正史可以查的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他曾为县吏,吏在古代不属于官,比起汉高祖的亭长似乎强不到哪里去。

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

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徐寿辉想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仍然决定迁都龙兴,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四月挟持徐寿辉自枞阳攻克池州,随后张德胜的援军收复了池州。五月,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杀死守将花云。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

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的五通庙为行宫,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没能按礼仪行事。

终章:枭雄授首,大战朱元璋陨命鄱阳湖。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也就是朱元璋的大本营。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双方战于龙湾今天的江苏南京城郊,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部将张定边再次攻陷安庆。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胜攻占蕲州,又攻占安庆。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战死鄱阳湖,最终命运。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身为渔家出身的陈友谅居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他肯定没有看过老罗的三国演义,罗贯中曾经是张士诚的手下,他是无缘看到三国了。这里插一句曾经“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也就说老罗和朱元璋还有他陈友谅都是为敌。所以老朱和陈友凉都不是很清楚曹操在赤壁是怎么败的或许不知道,即使是知道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陈友谅居然就用出了这么一个千年前就失败了的蠢办法,一夜之间丢了江山,身消国灭。老朱也是复制了一遍孙刘联军的胜利,奠定了他从南到北统一全国的基础。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

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

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

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

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当时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

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保护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朱元璋最强劲的对手,占有半个江南却被一箭射死,子孙散布在韩国。

虽然陈理在朝鲜备遭坎坷,但子孙却在朝鲜半岛顽强地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梁山陈氏”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韩国。中韩建交后,梁山陈氏的成员经常到中国来寻根祭祖,这也算是中韩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了。陈友谅若泉下有知,或许会略感安慰吧。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初实力相当弱小,而在他兼并群雄、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数位强劲的对手,稍微应对不慎,便不会有明朝的出现。在这些对手当中,实力最强、最难缠的莫过于陈友谅。

要分析陈友谅的成功之路,不得不提他早年造反之路的重要一步,加入徐寿辉的红巾军,也就是说他和当时的朱元璋是曾经的创业同事,只是后来分别创业才有的生死矛盾。权利果然会腐蚀人心?还是他本性奸诈,乱世求生用仁义,还是权谋,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了,这里不作评论。

红巾军成员多是草根出身,能读书识字者极少,而陈友谅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粗通文墨、谋略出众,是军中难得一见的人才。

正因如此,倪文俊对陈友谅极为器重,无论是征战还是驻守,都将他带在身边,每有重大军事行动,必然会争取其建议后再实行。而在倪文俊的大力提携下,陈友谅的地位不断蹿升,仅仅用了2年时间,便由簿书掾晋升为元帅。

随着地位、权势的不断攀升,倪文俊逐渐滋生出想要篡位称帝的念头,要知道此时徐寿辉已自称天完皇帝的时代背景。

为此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派人谋杀徐寿辉,但因计划泄露而归于失败。事后,倪文俊逃往陈友谅驻守的黄州,希望能得到后者的庇护。然而,陈友谅并未感念倪文俊昔日的恩情,而是设计将他斩杀、吞并其部属,然后携带其首级向徐寿辉邀功请赏。

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后,被徐寿辉任命为宣慰使、平章政事,一跃而成为天完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此后2年间,陈友谅率军攻取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大部分城市,在扩充天完政权版图的同时,也尽掌国家军政大权。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陈友谅渐生篡位称帝之心。

至正二十年(1360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陈友谅,前文提到过的在采石矶击杀徐寿辉,随即建国称帝,史称陈汉。

采石矶因李白而出名,相传他醉酒后赴江中捉月,溺死于采石。也因为陈友谅弑杀徐寿辉而有名。

关于李白关于采石矶有诗云:

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出自的明代名士梅之焕《题李白墓》,班门弄斧是不是暗含陈友谅的一生?我们不得而知。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的《桃花扇》虽然说的南明,但是放在这里借用一句“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道不尽的千古余恨,放在这里说陈友友,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也别一番风味。

陈汉帝国创建之初,据有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在南方各反元集团中实力最强,也最有可能统一天下。

然而,随着割据江东的朱元璋集团迅速崛起,陈友谅越发感觉到威胁,并将消灭它视作头等要务。其实,早在僭号称帝之前,陈友谅便曾与朱元璋兵戎相见,但规模并不大,直到陈汉建立后,双方间的大规模冲突才正式爆发。

虽然陈友谅对消灭朱元璋怀有很强烈的自信,但在战事开启后的1年时间里,便在龙湾、采石矶、安庆等地连吃败仗,连都城江州都被攻陷此后迁往武昌,时在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眼见陈汉疆土日蹙,陈友谅十分愤怒,于是在江州沦陷2年后,亲率大军65万、巨型楼船数百艘,顺江东下进攻朱元璋,意在收复失地、一雪前耻。

前文提到,这里回顾。1363年8-10月间,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战争初始,陈友谅战舰巨大,朱元璋舰小不能仰攻,接连受挫。形势危急之时,东北风“助阵”朱元璋,后者遂趁机采取火攻,一举逆转局势。鄱阳湖之战令陈汉帝国损失惨重,不仅巨型楼船悉数被焚毁或俘获、将士死亡无算,就连皇帝陈友谅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流箭射死。

陈友谅败死后,遗臣拥立其子陈理为帝,然而陈理的帝位还没有坐稳,便被朱元璋攻灭,时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陈理投降后虽然颇受优待,但他却出于国耻家仇,经常对朱元璋口出怨言,由此引起后者的忧虑。正因如此,在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陈理及其家人被朱元璋遣送至属国高丽,此后再没能回到中国。

陈理到达高丽后,起初颇受优待,不仅被国王王颛册封为陈王,并获赐土地、苎布、奴婢、米豆、酒等物。

然而,等到朝鲜李朝建立后,陈理的处境便每况愈下,不仅备遭王室的冷遇,就连生计都成了大难题。要知道人家朝鲜的国号都是朱元璋给钦定的,能有你的好?

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贫病交加的陈理竟然一命呜呼,终年58岁,详情见《朝鲜李朝实录》。

陈理死后,其子陈明善被禁止继承爵位,由此沦为庶民。虽然陈理在朝鲜备遭坎坷,但子孙却在朝鲜半岛顽强地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梁山陈氏”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韩国。

今天解析一代枭雄陈友凉的一生不禁惋惜,但是他失败似乎已经是定局。

前文我们分析过元顺帝、郭子兴、徐寿辉、张士诚、今天的陈友谅。似乎哪一个都比朱元璋容易问鼎九五,笑到最后。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诡谲,并且在偶然中充满必然,这里没有必要为陈友谅翻案。

因为无论是明人的传记,还是清人的评价是一致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没有充足的证据为他翻案,因为他确实杀了他的老板,但是他败了。

历史上怀疑朱元璋杀了他的老板小明王,并且逐步夺取了政权,得到了天下,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还取缔了明教等宗教。

因为老朱赢了,一切历史真像都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有道是明代才子许慎的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谁能说得准,他不是在为本朝的开国风云做的注脚呢。

陈友凉的时代过去了?

采石矶血溅三尺,冷雨夜黄袍加身。鄱阳湖惊心动魄,一箭定乾坤,枭雄命归黄泉。

明开启前浓墨重彩的这一页值得大书特书,下一章。

我们梦回采石矶,见证一幕血色下诞生的陈汉王朝。

中期建汉称帝,一生的高光时刻,踏着白骨鲜血,靠着一路的奸诈权谋,成就一代枭雄的人生巅峰。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府就是今安徽马鞍山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

也就是说,他原本姓谢。到他祖父这一辈才信陈,所以他和老刘家没有半毛钱关系,汉这个国号明显是用来笼络人心,树立反元的形象的,这里又提到了传承和正统的问题,后文详细分解。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lu]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提到元末的反王枭雄,怎么可以不提陈友谅呢?《倚天屠龙记》中说陈友谅出自丐帮,为人阴狠毒辣,善于搞阴谋诡计。那么这个设计有没有道理呢?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yuàn],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赣州。十一月,破汀州。 1359(至正十九年)三月,破衢州、襄阳路。十月,遣部将王奉国攻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

陈友谅,出生于1320年是大元延祐七年,这一年的正月,元仁宗死了,皇太后复任铁木迭儿为右丞相。三月,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同是这一年,元惠宗出生了,又称元顺帝,本死后元朝庙号为惠宗,明朝谥号为顺帝,前文我多次提到过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给他上一个“顺帝”的谥号,但北迁的元朝廷并未接受此谥号,而另上谥号宣仁普孝皇帝。他的蒙古文谥号则为乌哈噶图皇帝。这是不是历史的巧合,让陈友谅与元顺帝同台竞技呢?陈友谅死于1363年10月3日鄱阳湖之中。

《穿越时空的爱恋》中也提到过燕王的王妃是陈友谅的女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考古这一部徐峥老师早年的神作,这里不复述了。

阅读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358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