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赵德芳驾到

第51章吐蕃自治区

  • 作者:俱怀义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12 21:09:37
  • 字数:6588字

赵匡胤闻言,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德芳所问的问题也并非不可能发生,满朝文武都看出了对他的看重,而且也确实不负众望、可堪大任,如果真的逼急了德昭和光义,到时候能怪德芳无视亲情吗?

赵匡胤心思急转便说道:“如果有人试图损害你和家人安全,如果有人试图危害大宋国本,如果有人试图谋朝串位,那这个无情冷血之人为父来做”。

“见你在宴席上若有所思,又想到什么了?”赵匡胤关切的问道。

赵德芳被问懵了,突然被问想什么,反而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父亲,您怎么出来了?”赵德芳回头看见赵匡胤说道。

“德芳并非冷血之人,更非恋栈权位之人,孩儿也想问父亲一个问题,如果刀斧加颈、危及自身和家人性命,父亲以为孩儿该如何?”,赵德芳毫不畏惧的对上赵匡胤眼神说道。

“当年母亲去世之时,发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位于光美,为父老了,誓言犹在耳边呐,如今你已是秦王,世人皆知其中之意,但是你要答应为父一件事”,赵匡胤淡定的说道。

“父亲请讲”。

赵德芳闻言流泪了,这是他到这个荒唐的年代第一次落泪,被父亲的关怀感动,被父亲的相信感动。

说完,转头看向赵德芳,似在等待他回答,但却如同命令一般。

赵德芳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别说自己没想过这些,即使想了也坚决不会那么做,再看父亲的眼神,心里便想通了。

“明月在上,父亲为证,我赵德芳起誓,做一统天下的君王,不做弑兄弑叔的秦王,定会还父亲一个健全的儿子和一个健全的弟弟”。赵德芳跪地说道。

赵匡胤一把拉起他,双手搭在赵德芳胳膊,振声说道:“好,有子如此,我赵匡胤违背誓言有何惧哉”。

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即使赵德芳避而不争,也会被赵光义或者赵德昭当做敌人,但结果未必会很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借势而为,至少可以保全所有人的性命。

赵匡胤抬头看着夜空幽幽说道:“秦王可以做太子,但是,秦王绝对不可以弑兄弑叔”。

赵匡胤闻言不断点头,再往西推进胜负不可预料,既得不到没有实际利益,还得派官员治理、派部队驻防。

想罢说道:“传令李继隆、李光睿回师吧”。

转头又对薛居正说道:“和吏部参详一下,选任官员去吐蕃”。

赵德芳闻言当即说道:“父亲且慢,吐蕃地区应当由吐蕃人自治,派去官员不妥”。

“不要卖关子,继续说”,赵匡胤佯怒说道。

“吐蕃地处偏远,本地多民族混杂,又受佛教影响,所以无论生活习俗还是思想,都与中原存在较大差异,如今吐蕃方归顺我大宋,如果冒然派官员前往,想必会适得其反”。赵德芳吐了吐舌头说道。

赵匡胤闻言稍加思忖说道:“不服统治管教,便不是真心归顺我大宋”。

赵德芳反驳说道:“父亲,这些多民族混杂久居之处,应该以本地人治本地人,迁汉民进吐蕃或迁吐蕃民进中原,逐渐渗透同化,何为真心归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百姓安居乐业,则民心思安,正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赵匡胤听完,双目射出精光,嘴里重复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薛居正,以为如何?”赵匡胤开口道。

后者此时也在思考赵德芳的话,其实他本身就不赞同攻打吐蕃诸部,认为荒野之地有如鸡肋,即使攻打下来也无法使其真心归顺,而且徒增军队伤亡,耗费大宋财力物力。

但听完赵德芳的话,逐渐改变了看法,如果真能同化吐蕃,便一切都可解决。

于是回答道:“臣赞同秦王之见,前朝曾败于吐蕃之手,我大宋既能降伏吐蕃诸部,足可见我朝实力之强盛,秦王同化吐蕃之策,非但可行,还是绝佳之策”。

王仁瞻身为计相,也说道:“臣以为吐蕃诸部地域辽阔,依秦王吐蕃人治吐蕃之策,可免除税负以吸引部分汉民迁入吐蕃,朝廷再给予一定支持,迁民则不是问题,同样可以给予吐蕃民一定支持,使吐蕃民迁往中原,则可实现同化之策,过程虽耗时良久,但确是上策”。

赵匡胤见这两人同意,便张口说道:“既然二位对同化之策有这么多了解和方法,那这事交与你二人办吧”。

二人对视一眼,领旨退下。

赵德芳把后世的自治区搬到宋朝,既解决了少数民族的问题,也使大宋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日后,契丹来信,赵德芳拿到信后,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看到最后才发现字迹和上次的不同,好像是女人写的。

再看一遍信,写着:德芳贤弟见字如面,与贤弟书信来往,越来越对贤弟产生好奇,宋国皇子,竟然不顾江山社稷,拿国土做交易,德芳贤弟如果有机会可以来大辽做客,见见世面也好,免得失了脸面。

赵德芳反复看着信,信中只字不提首饰一事,是耶律贤不知道?不可能,一块送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萧绰没给耶律贤看?同样不可能?

信的笔迹不同,又像是女人所写,心中刻意不提首饰,欲盖弥彰,那只有一种可能了,耶律贤已经无法写信了,甚至死了。

赵德芳急匆匆的奔着行宫而去。

“父亲,请出兵试探契丹”。赵德芳进门就说道。

赵匡胤闻言微微愣神,随后激动的问道:“计成了?”

赵德芳急不可耐的说道:“回信是女人笔迹,想必不会是诈,一试便知”。

“好”。赵匡胤重重的拍了桌子说道。

赵匡胤似乎已经习惯了相信赵德芳,无论赵德芳说什么,都先站在他这边再详细考虑。

“命杨业为燕云都招讨使,折御勋部为先锋,全权处理,即刻商议攻打燕云十六州之事,先探虚实再图后计”赵匡胤当即下旨说道。

说完接道:“曹彬、党进率军北上至雁门关,随时备战”。

旨意下达完,赵德芳接道:“父亲,德芳请令去往真定府,汇合后军”。

赵匡胤略微思忖,杨业和折御勋都在那,当无大碍,况且计是他出的,于是开口道:“去吧,小心”。

赵德芳领命,转头就走。

“小富婆,在家等我回来娶你过门”赵德芳搂着杜君妍说道。

“殿下什么时候走?”

“马上就走,军情十万火急”。

杜君妍直接吻了过去,赵德芳强压内心火热,与她道别。

长安城外,三路兵马齐出,党进去雁门关,曹彬去汾州,赵德芳去真定,只不过赵德芳的人马比较少,只有五百人。

五日后,赵德芳抵达真定府,见了杨业和折御勋直接说道:“义父、舅舅,点兵出征”。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杨业问道:“殿下出征去哪?”

赵德芳说道:“试探攻击契丹,我怀疑耶律贤病倒了甚至已经死了”。

“哦?”

不等二人发问,赵德芳急忙说道:“先出兵,一试便知”。

折御勋接道:“末将领命”。

“殿下准备打哪里?”杨业看了眼领命而去的折御勋问道。

赵德芳懵了,说道:“义父,打哪不用问我,你说了算”,说着才把圣旨拿出。

杨业接了圣旨,哭笑不得,这秦王是真着急了,圣旨都没宣就要打。

“殿下,永安军集合完毕”,片刻折御勋回来说道。

“李继隆上奏询问是否继续向西推进,德芳有什么意见?”赵匡胤拿着刚送到的军报问道。

赵德芳想都没想便说道:“父亲,征吐蕃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如今吐蕃已归顺,即可班师回长安了”。

此时的辽国上京城内,萧绰看着赵德芳送给自己的礼物,试试这个,戴戴那个,嘴角带着邪魅的笑,眼中也没有一丝喜爱之意。

但毕竟是女儿家,面对如此首饰,难免有些舍不得,便把包裹装好,放入了衣柜。

“长安的夜太黑啦”。

“陛下中计,想必宋国知道消息便会出兵攻打,无论如何先隐瞒消息,稳住内部吧”,萧绰内心已经有所计较,但是难度非常大,不说本就桀骜不驯的皇亲,就是那些手握实权的大臣也不好对付。

想罢,走到案前提笔给赵德芳回信。

赵德芳和父亲一番畅谈,已经没有顾虑,以目前的形势,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

赵匡胤见他不语,接着说道:“有时候想的多是好事,比如你安置西北李光睿,有时候想的少也是好事,比如你故意和光义作对,但一切你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宋,为了百姓,这是你作为皇子的本份,也是作为儿子的孝心”。

赵德芳静静的看着父亲,知道他还有话说,便不插话等着继续说完。

阅读赵德芳驾到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621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