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神康野撰

第六章 北伐计筹谋撼翰林

  • 作者:芳章阁待制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02 13:30:20
  • 字数:5464字

“那便议定了,明日酉时老夫打发人来接你。”乔洪吉戴好东坡巾,告辞离去。裴咨将他送至燕遮园门口,方才回内宅歇息。

……

“乔监如何能这般肯定?”裴咨笑问道。

乔洪吉道:“你且耐心听我说来:清圣二十三年,官家将贾德霖自岭南安抚使任上调为石头城防御使,掌石头城八万兵马操练之权。”

……

裴咨笑道:“我倒真想会会那晏入墨。”

乔洪吉之言振聋发聩,裴咨不由得心神激荡,起身道:“乔监所托之事,晚生必尽全力而为。”

乔洪吉握住裴咨双手,情真意切道:“你先前常常艳羡他人执掌宫观,若此事可成,老夫当荐你提举慈悲寺。”

……

听闻能成为宫观官,裴咨忙躬身拜道:“还请乔监安心。”

乔洪吉正欲离开,忽而说道:“明日北朝贺正使晏入墨即将抵京,礼部那边说馆驿满员了,朝廷便准备将晏入墨安排住入国子监。延泰,你与老夫于国子监共事多年,明日一定要前来相助。”

琼华宫,乱珠亭。

贾德霖与三生天子相对而坐,君臣正共弈一盘棋。“官家,如若分兵三路进行北伐,恐兵力分散,易为北朝各个击破。”贾德霖将白子按在棋盘上,言辞恳切地说道。

三生天子捻着手中的黑子,一言不发。

康昭宗、康敬宗崇信道教,南渡后在金陵城内兴修了大量道观;而三生天子素喜礼佛,佛寺也于金陵城扎下了根。依康制,文武官员可任道观、佛寺之大使、副使、判官、都监、提举掌奉斋醮之事——乔洪吉便任藻德寺大使,每逢佛教节日,寺内住持皆需请他入寺,或主持,或观礼,地位崇高尊贵。

清圣二十五年腊月二十九日,酉时。

“裴公,乔监打发我来接您。”乔府管家乔延明头戴乌巾、身着灰色长衫,于燕遮园门外指挥着众人落轿。

裴咨拱手道:“有劳诸位。”

待他坐入轿中,忽听乔延明道:“依老爷的吩咐,这官轿于入城前将在慈悲寺前经过,裴公可以欣赏一番。”

裴咨不语。

不过多时,裴咨挑帘向外望去,只见这座寺庙屋顶的琉璃瓦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朱红色的庙门早有大块红漆脱落。白墙隐于苍松古柏间,神秘而残破。

“若有我提举此庙,当不复为此状。”裴咨暗道。

国子监在金陵城南,作为天子庠序,其气派非凡。现下,国子监的朱漆大门却紧紧关闭,只在墙侧开了个角门。角门外正蹲着几名谒者,见裴咨自轿中走出,这才连忙站起身来。

“裴公,乔监正与那北淇贺正使晏入墨在正堂叙话。”谒者躬身道。裴咨微微颔首,快步向太学内行去。

刚入角门,旁边便是一座朱门殿堂。正红的朱漆大门顶端悬着杉木匾额,上书“至圣宫”。窗棂、门柱极尽技巧之能事,这座供奉孔子雕像的大殿是国子监的门脸。

“十年未至,如今重临故地,倒真是触景生情。”裴咨感慨万千道。

谒者带着裴咨接着向东而行,绕过了至圣宫,几人便一同来到了一座四方水渠环绕的建筑之前。裴咨仔细地瞧了又瞧,这座建筑比之前的至圣宫还要大些,红漆柱门,庄重严肃,为国子监的论堂。

国子、广文、太学、四门四馆位于国子监的西北角,可以直接望见对面的女冠观。当裴咨行至四馆之前时,原本来来往往、自四馆进进出出的士子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寂。

“这是为何?”裴咨忙回首问道。

“皆因那晏入墨之故。”谒者拱手道。

……

……

国子监正堂之内。

乔洪吉正与一位头戴三斋帽、身着白色罗竹袍的青年男子相对而坐。

青年男子即为晏入墨,他身形颀长,面容清秀,仪容中正,稳重成熟。乔洪吉命人上了两盅茶,眼神戒备地紧盯晏入墨。

“乔公,您是南朝秘书监,更兼任国子监祭酒,一些事您应当是十分清楚的。根据’庚子和议‘,也就是你们南朝口中的‘清平和议’,南朝需每年向我朝进贡犒军费三十五万贯。为何自前年开始,这犒军费就再也没有贡纳了?”晏入墨摩挲着茶盅盖上的凸起,看向乔洪吉的目光极为锐利。

乔洪吉心中警铃大作,忙拱手笑道:“老夫单管秘书省藏书、国子监进学诸事,其余朝廷政务老夫是一概不过问的。再者说,北朝使者为何不在去年提出此事,单单要现在发问?”

晏入墨无言以对,一时间气氛颇为尴尬。

“乔监。”裴咨笑着推门走入。

乔洪吉起身引见道:“这位是北朝贺正使晏入墨。”

“这位是翰林学士、知制诰裴咨。”

晏入墨闻言眼前一亮,忙行礼道:“兰陵晏入墨,久闻裴公大名了。”

裴咨对谒者道:“先下去罢。”

谒者躬身告退,出屋后没走几步便被其余谒者团团围住。

“那北朝贺正使有何稀奇之处?穿得跟死了娘似的,我看也不过如此。”

正堂之内,晏入墨的盘问仍在继续。

“既然乔公无法对岁贡问题给出令晏某满意的解答,希望裴公能说一说,否则晏某于明日朝贺时少不得要当面询问贵朝皇帝了。”晏入墨嘴角含笑,意有所指地说道。

乔洪吉望向裴咨,裴咨不慌不忙地拱手道:“我朝敬宗瑞昌五年,当时因武昌军节度使韩伯忠作乱,岁贡便没有按时送达。贵朝皇帝特下国书询问,我朝敬宗御书回复,讲明缘由。贵朝皇帝于国书中称‘若有一二难为之因,则可缓行之‘。贺正使,那封国书至今秘书省还保有原稿,是否需要乔监命人为你取来细观?”

……

……

……

……

“庞卿月前上书曾言及北伐,他力主本朝兵分三路,东路自扬州发兵,入齐鲁;中路自襄樊发兵,入河洛;西路自锦城发兵,入关陕。朕也颇为嘉许,毕竟分兵可牵制多路北军,纵使其中一路落败,还有其余两路能力保战机不失,最不济亦可全身而退。”沉默良久,三生天子困倦地眯着双眼说道。

贾德霖闻言忙起身拜倒道:“官家,用兵大忌便是举棋不定。既然官家已有决断,还请速速颁诏施行。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

三生天子用黑子吞掉贾德霖棋中一目,一盘棋杀意尽现。

“即日起,你罢去石头城防御使一职,朕擢你为沿江制置大使,沿江制置司移师襄阳城,你部于明年正月初三日出发前往襄樊,总领荆襄九镇兵马钱粮。北伐具体出师时间待定,到时朕自会颁诏。”三生天子将贾德霖搀起,满怀期冀地说道,“此番若能收复故土,朕当予卿以王爵。”

贾德霖眼含热泪道:“臣不图富贵,只念官家信重之恩,必效死力!”

“同年,官家加封剑南道行军大元帅、东西两川节度使徐执光为关陕宣抚使,如今关陕不在本朝治下,朝廷显然将西线北伐的重任交予了徐执光。徐执光麾下共有精兵十余万,官家特斥巨资十五万贯犒赏蜀军。”

“此前,一向主张治国求稳的温蕴明罢相,用兵多年的能臣姚玄祯被拜为宰相。另有庞老王爷练兵富春江,朝廷又已动员六十万民夫配合用兵。北伐大计势在必行,光复中原指日可待!”

阅读神康野撰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30354.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