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066号 灯火之域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12 12:59:29
  • 字数:12374字

如果你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叔伯之间为了利益耍尽心机,甚至不顾体面当面争执,不能自制口出污秽之语,乃至于大打出手。如果叔伯之间为了争利而上了法庭,甚至对自己的祖父母一点都不恭敬。这些东西虽然不会让你一听就有学习的冲动,但将来你面对与亲人之间争利的状况是,你会发现并没有一种力量在阻挡你,于是很自然的,你就成了那个曾经让你看不起的人。如果在你小的时候你自己看到的景象没有让你产生任何的不适,你将来也绝对不会把亲情看得大于利益。当人生过了三分之一之后,就要学会宽容。比如有人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错。有人为了争利而不顾体面不顾亲情,我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合理。因为我知道律己才叫德,把德作为一种武器来攻击别人,这是非常虚伪的。昨天与朋友交谈时,我反复强调慎言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够坚持,不给自己的姐姐和哥哥添麻烦。如果能够像自己设想的那样,我已经过世多年,而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都不知情,我就会含笑九泉,因为我终究没有打扰他们。假如我膝下有儿,此刻以我一定会觉得非常的不安,因为我把对上的关系处理的如此糟糕。我希望自己可以谨言慎行,隐忍和善。一个在公共场合不怎么发言的人,就不太可能与别人在言语上发生冲突。能够坚持不对于自己工作无关的东西发表评论,如果事情牵涉到了自己的工作,且有必要做出回应,也一定要谨慎应对,而且尽最大的可能把回应的内容减到最少,但表达要最清楚。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觉得单位的人已经非常鲜明的感受到了发生在我身上的变化,我希望这种变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突然有一天演不下去了,一切回到从前。

重黎和吴回先后在帝喾时代担任火正,祝融应该是他们的封号,而火正是职位。这说明我们家与火很有渊源,鬻熊是季连之后,也是楚王室之先祖。鬻熊是一位思想家,曾经辅佐文王,留下了一部著作叫做《鬻子》。因为念及鬻熊的功劳,他的曾孙熊绎被周成王封在了楚地,都城在丹阳,拥有五十里土地。有一个故事叫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说的就是楚人先祖艰难的创业历程。重黎和吴回是卷章的儿子,帝高阳的孙子,在我们的先祖当中,身份最尊贵的应该就是帝高阳和他的祖父黄帝了。陆终是吴回的儿子,生了六个儿子,长子昆吾,五子彭祖,六子季连的后人先后在夏商周三代做过侯伯。若敖一族是楚第十四代国君熊仪的后人,这一族的人长期担任令尹一职,若敖一族伴随着楚国的崛起而崛起,楚国伴随着若敖一族的衰落而衰落。

贲皇是熊仪的三世孙,因为家族变故逃往晋国。演绎了楚才晋用的故事,成为当时晋国八位贤臣之一,苗晋卿是三代以后成就最高的苗氏族人,他曾经名义上担任摄政。晋卿两个字应该说的就是贲皇的故事,苗傅谋反,结果为韩世忠所诛,这是极为令人遗憾的事。苗晋卿与苗傅是不是我的直系祖先,我觉得大概率是旁系祖先,特别是苗傅,犯下谋反大罪,即使赵宋仁义,不诛灭九族,他的儿孙未必能活下来。我之所以跟你提及自己祖先的故事,希望祖先的事迹可以激励自己,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跟鬻熊一样成为一个思想家,生前有功于社稷,身后有著作传世。我希望自己能跟想楚人先祖一样能够吃苦耐劳,不说开创一个帝国,也要积攒下足够多的财富,让自己体面的度过漫长的一生。我们家有没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传统?这说不清楚,人生已经至少走完了三分之一,我觉得自己德行一点都不厚实,德行不厚,便是祸源。

亲爱的嘉凤女士:

如果有人问我,如何才能让风俗淳朴?古人是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当各种人际关系被整理的非常顺畅的时候,风俗就会淳朴。而要想把人际关系整理顺畅,就需要抓住人际关系的根本。所谓三纲五常,其实是古人设计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根源于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组关系被称作是三纲,正所谓纲举而目张,意思是只要把这三组关系处理的非常顺畅,其他的关系也会跟着顺畅起来。所谓仁义礼智信,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具体用到的东西,他们被称作是五常。只要做到这五常,你就可以把人际关系整理的非常顺畅。我曾经表述过这样一种观点,对下的关系是对上关系的倒影,对上关系能够深刻的影响对下的关系,这种影响是在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进行的,也是非常巨大的。

三皇时代对世界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但后世越来越丰富的知识都建立在三皇时代对世界认知的基础之上。燧人氏的时代发生了一次非常了不起的技术革新,当人们开始熟练的使用火的时候,意味着他们掌握了光源和热源,并且开始烹制熟食,这对于人体发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伏羲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非常系统的思考,他用一套简单的符号系统模拟万物运行,所有本土所产的学问,都可以追溯到伏羲发明的易。易是关于变化的学问,易所模拟的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的。在那个漫长的远古时代,发生了一系列的认知革新、技术革新、管理革新,人们对生活的设计越来越具体。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在竹简成为书写的载体之前人们习惯在什么上书写。域外一些悠久的文明,他们习惯于把字这在泥板上。从交易发生到日中为市,我小的时候村里还经常发生以物易物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用粮食换西瓜。

从石器和骨器的使用,到陶器的出现,再到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和普及。青铜器唱主角的时代,祭祀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最精美的器物是贡献给神主的,人们使用器具是相对简陋的。在青铜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殷商时代,周朝虽然也重视祭祀,但相对来说周人所构建的是一个世俗社会。东周是一个思想爆炸的时代,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太平祥和的世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是汉高帝,汉朝一方面非常崇尚法制,建设了一支训练有素、纪律性强的官员队伍。一方面推崇黄老之学,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减轻百姓负担,让人们有足够的精力从事生产活动。到了汉武帝的时代,汉朝的治国方略进一步升级了,用儒学教化万民,黄老之学与法家其实是硬币的两面,只可惜大秦之学了一面。

在单位有一个姓高的女人,对我非常的不满,在面对这个人的时候,我一定要更加的谨慎。即使对方发出挑衅,也不宜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回应。要对付一个人最好经过深思熟虑,在对方完全注意不到的时候下手,下手一定要够黑、够狠、够绝。她理所当然应该为自己的挑衅行为付出代价,但我应该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手段,以合适的力道出手。最好能够做到,对方遭受打击之后,都根本不知道是谁干的。我这个人有非常强烈的表达的需求,幸亏我本人有写作的习惯,可以把这种需求当中很大一部分转化成文字。但我希望这些文字永远不要出现在我生活的周围,如果这些东西不能给我带来名利,我只希望他们能够静静的躺在,没有人注意到的空间里。

咱住在省城的那段时间,难得有个关中一些人接触的机会。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不承认陕北属于陕西,因为陕北的风俗,口音跟关中是不同的,而关中是过去的秦地。我也研究过,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说着一口山西的口音呢?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些人是从山西那边迁过来的。虽然这件事情发生在差不多六百年前,可我们毕竟带着自己的乡音来到这个地方。因为主要是本家人聚居在一起,而不是与当地人杂处,所以纵然时光流逝,仍然保存着自己的乡音。不过这些年我们的口音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字的读音变了,一些日常使用的名词也被一些新的词汇替换掉了。去年火了一位歌手,她能唱越剧,却说不了自己的乡音。而且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虽然我们说的是晋语,但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名词当中,很多与南方一样,比如街道的街字,用我们的乡音就读作是该。鞋子用我们的乡音读作是孩。北方一般把外祖母称作是姥姥,外祖父称作是姥爷,而我们却把他们称作是外婆和外公。

近些年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女方的家长纵然不能迫使外孙随母姓,也要迫使外孙不用外公外婆这样的称呼来称他们,而是要跟祖父和祖母一样的称呼。我们当地的风俗原来是这样的,岳父和岳母被称作是叔叔和婶子,现在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女权上升的关系,女方家长也被称作是父母。不可否认,过去有很多家庭是这样的,家里的男主人,家里的孩子可以上炕吃饭,唯独家里的主妇只能自己一个人站在灶台旁边吃。当然也有一些更加霸道的男主人,自己一个人坐在炕上吃饭子,女主妇通通站在灶台旁边吃饭。到了关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吃饭的时候主妇不许上桌。相信随着男生的地位越来越低,这样的待遇为期不远。

最糟糕的一种情形就是他没有给我带来名利,却让我饱受困扰。最让我感到不愉快的就是哥哥有意要把我的作品发到他的公众号上,在他看来这是对我的一种支持,而我不打算接受他的这种支持。因为这样一来,我的周围就会有一群人知道我的作品,也知道我的窘境,在别人注意不到的时候,我可以把一个窘迫的自己隐藏在于黑暗里。当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我的时候,而且越是距离我近,越有可能给我的生活造成困扰,我的生活有可能被彻底掀翻。所以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坚决不与父母讨论自己的作品。正所谓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君子既不失言,也不失人。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曾经遇到过二三个可以讨论文学的人,但今天这些人即使出现在我的身边,我也没办法与他们讨论文学了。他们的兴趣会更多的集中在收入婚姻或者其他方面。

孔子周游列国,落魄的像是一条丧家之犬。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是非常深的,想要把这一种关系处理好,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如果将来我身后无嗣,未尝不是对我的一种祝福。有人说道家的特色是黄沙漫漫,儒家的特色是万家灯火。可能是因为基因的关系,我觉得我身上有一些道家的东西。每当我走进人群的时候,很快我就会发现自己与这一群人并不合拍。于是就会找一个角落躲起来,远远的看着那群人在表演。以后即便是在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也要做到谨言慎行。只有我一个人面对佛菩萨的时候,或许可以显露自己真实的心境。我明知道有些心愿没有办法达成,可当我真的看到愿望落空的时候,我仍然会感到非常的失落。我以后用理智、隐忍、和善的态度侍奉父母,就如同对待同事一样。我希望到最后我能够把自己该尽的一份义务尽掉,而不是拒绝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而被其他两个人议论。

当我打开自己的心境的时候,会让很多人感到强烈的不适,因为我是如此的消极。所以我必须谨言慎行,不让自己内心的想法到处蔓延,我希望他能够永远的被填埋在一个人们看不到的深沟里。只有当我一个人面对神佛的时候,才允许这些真实的想法萦绕在我的周围。因为我总是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所以我对未来的预测也是非常消极的。我觉得未来二十年内,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新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老年生活的焦虑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储蓄率会上升,消费增长的潜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低欲社会,那个时候也许会有人抱怨,年轻人为什么看起来如此颓丧,如此直不起腰,会抱怨他们不如自己的先辈。

据说鬻熊是道家人物,这种说法是不是可靠?毕竟道家的创始人诞生在春秋时代,鬻熊的著作我只读了一个大概。而且什么都没有记住,如果是黄老之学,鬻熊应该算是其中的翘楚,虽然影响力不及后来的老庄杨朱列子那么大,毕竟那个时候,虽然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文字,却没有相对成熟的文学。如果有人问我到底是楚人还是晋人?我是有些说不清楚的,血缘可以一直追溯到若敖一族,可描作为一个姓氏毕竟产生于晋国。明朝洪武年间,我们的先人迁到了陕西境内,我记得小的时候,总听省里的长官把这里的人称作是三秦父老。现在我不能确切的知道,当年项羽分封,三位秦朝降将的土地有没有把陕北包括在内?刘邦被封为汉中王,而汉中也在陕西的治下,所以用三秦父老至陕西治下的人不是那么妥当。

新丰九年三月初六

其实这种抱怨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那个时候的青壮人口注定生活平庸,无论你怎么不安分,都只能在一个坑里折腾。折腾的结果是,你的生活不会发生变化。有一位先生在社交网络上的发言,让我感到非常不愉快。他说社会就是如此,一部分人负责延续自己的思想,另一部分人负责延续后代。不管他把话说的多么好听,多么悦耳,实际上就是希望平庸的人多多繁衍,然后去给那些高贵的人当牛做马。今天如果说某人是贵族,可能这个人会不好意思承认,但如果说这个人是精英,他就会有一种获得承认的感觉。有精英人群自然有不是精英的人,没有绝大多数平庸的人,怎么保障这些精英人士能够拥有一份足够体面的生活呢?总而言之,未来的青壮人口将会背上沉重的负担,这会导致,代际冲突越来越严重。

我可以把话说的更直接一点,前方有一个陷阱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会不会掉下去呢?我想大多数人会坚定的说不会,甚至他们会不承认有这么一个陷阱。我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人担心因为人太多而引发的各种危机,其实人口左数多一些少一些并不是那么要紧,就如同之前我们所说的那样,要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问题是在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人口结构也出了问题。老年人所占比重过大,青壮人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就显得非常关键,但教育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在极端情况下,教育的作用会彻底归零,人体内的兽性会得到彻底的释放。有一篇论文说文科生太多,导致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我的感觉是在如今这个年代,虽然文史类出身的人有不少,但真正在这方面有值得被历史记录的成就的人不多。记得很久以前我就说过,国史教育是多么重要。在如今这个年代,无论是异域还是北洋,没有人把这个当成一回事。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史记》的说法是鬻熊以儿子侍奉老子的礼节侍奉文王,楚武王的说法是鬻熊是周天子的老师。鬻熊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劳,史籍的记载不够详实。鬻熊应该是对如何治理家国天下有一套成熟的想法,其实我也对如果治理家国天下也有一套想法,只是有些不成熟。我也曾尝试设计一套治理模式,让每一家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易中天先生说天子是上天的嫡长子,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所有天子应该是平辈人。天是一切不可抗力的综合,子是一种尊称,指的是具备想当见识的人,天子指的是对一切不可抗力的运行规律具备想当认知的人。天子在远古时代必须是有道之人,言行不离道,是为有道,言行背道,是为失道。如果言行跟不上见识,见识就是假的。鬻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只可惜他未得其时,所以子孙只封得了一个子爵。

在远古时代,一些人开始设计人们的生活,设计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前提就是了解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昼夜的变化到四时的轮替,天象的变化与地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彼此呼应。比如月亮的圆缺变化与地上的抄袭变化是彼此呼应的,昼夜、寒热变化悟出阴阳,通过阴阳悟出男女之间的关系,阴阳和合、万物滋生。一般来说阴气下沉,阳气上升,阴在上而阳在下,这是非常吉祥的。因为阴阳相遇、和合顺利。如果相反,阳在上而阴在下,上阳上升,下阴下沉,阴阳相分,这是大凶之兆。通过对天象的变化确定方位,通过对江河山川的考察,给它们命名。治理土地山川,必须依照它自己的规律,治理人群,必须也依照它自己的规律。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9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