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159号 鬼友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26 21:04:52
  • 字数:12324字

有一位老先生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告诉他得了肺病老先生一脸不相信,说自己不喝酒不吸烟怎么会得肺病呢?医生说出来的一段话,简直让老先生背过气去。老先生不吸烟不喝酒,说明他的生活非常的节制,节制就意味着压抑,压抑就意味着不能释放。如果让情绪郁结在心里,而无法得到释放,其危害反而比烟酒更大,所以医生告诉他你还不如吸烟喝酒呢。你以为那些吸烟喝酒的人一定短寿吗?其实并非如此,很多生活节制的人也无法长寿。而一些既吸烟又喝酒的人反而活得很久,因为他们那些不好的情绪都被释放掉了。所以我对于酒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但我不打算染上吸烟的习惯,因为吸烟你就要吐痰,吐痰你就会觉得你就会觉得非常的恶心。像我这样的人想和嵇康交朋友,我觉得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个人非常的高傲,当时的风气就是如此,他要是瞧不上你,你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嵇康最后还是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代价,当时有一个人叫做钟会非常的仰慕嵇康,前去拜访嵇康却没有搭理。在生活当中我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形,我曾经热情的给人家打招呼,人家就是不愿意搭理像我这种人。昨天听某位同事说到女儿交友的情况,原来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同学是不跟学习不好的人做朋友的。而我的想法却不同,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比层次,跟他低的人做朋友。或者说的更彻底一点,就是不愿意跟层次比他低的人打交道,这个人将来会有出息吗?也许会,但他的出息会非常的有限。如果你是最优秀的人,难道你就不跟任何人打交道了吗?不跟任何人做朋友了吗?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一定不会教他,一定不跟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交朋友。我的观点是。你可以与他们做朋友,前提是不能让他们影响你的成绩反过来你要是帮助了他们,我是支持的。

我记得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每晚读书神交古人。我也曾经幻想着与古人为友,而能够被列入幻想名单的,都是在我看来古代一些非常有趣的人。假如我生活在晚明时代,假如我有机会目睹秦淮八艳的风采。假如我与他们之间不只是一面之缘,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因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自己造就的,还是上天造就的。我觉得在姻缘的背后,其实是两个字就是因果。而因果定律的核心意思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你所要面对的,你所拥有的就是你之前种下的。这世界是动态的时刻,处在变化当中,当你丢下一颗种子,它就开始生根发芽,在短时间内你没有办法看清楚,它会长成什么样子。除非你掌握了一种叫做规律的东西,我曾经描述过,发现规律的那一瞬间可以被称作是觉悟。觉悟是质变,在此之前需要相当的积累才可以。

秦淮八艳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个人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婉。这三个人的结局不是很好,有一部戏叫做《桃花扇》,在这部戏里,很多人不得不面对改朝换代这样一种情况。有这样一段话,被广泛地应用: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部戏的主人公叫做李香君,她的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这部戏,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惆怅和无奈。很小的时候,我就打算要成为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我也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很有文化,直到现在我再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朝这个方向靠拢,只是我觉得这个机会对我而言越来越小了。我记得秦同学曾经跟我谈过这样一个话题,那是为数不多的交心之论。他对于北洋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并且希望能够发扬它。那个时候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比较淡薄的,虽然当时我已经读过《论语》《道德经》。

亲爱的玉树女士:

假如我与刘邻为友,也不用多说话,无非是坐在一起拼命喝酒,喝到烂醉。喝到头脑发昏,两眼无神,喝到失去意识。醒来之后接着喝,于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徒弟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教他们练习喝酒,喝酒从小就要练,这是他的理念。以前在我的印象当中,如果啤酒和白酒一起喝,一定会醉得更厉害。于先生的见解却不同,先喝白的,白的喝多了再喝啤酒醒酒,醒的差不多了再喝白酒。喝酒能到这个份儿上可见是天赋了,一般人哪里经得住这么折腾。小郭先生在于先生的训练之下,据说非常的能喝,深夜时分宴席散了,小郭先生却不想让大家走,要留下来继续喝。饮酒是很风雅的一件事,醉酒也很美好,但我觉得饮酒还是应该适量。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孔子的学说和孟子的学说并不一致。所以说孟子是不是真正传承了老子的学说,还是有可以讨论的余地,但也不能说孟子的学说跟孔子没有关系,你可以理解为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孟子的学说要高于孔子呢?这样一种说法,恐怕没有办法得到大家的认可。第一,孔子和孟子两个人之间的水准是不是一致可以讨论,但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和问题是不一样的。老子和庄子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也不同,当老子发现周王室无可救药的时候,他就选择了隐退。而生活在乱世当中的庄子又做了些什么呢?庄子到底有没有为结束乱世做过努力呢?我觉得当时庄子的侧重点更多是如何在乱世当中保全自己。天下虽然有百家,其实都是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提出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的方案。天下的学问有所区别,但区别又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大可以打破门第之见,才能真正觉悟大道。

所谓的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呢?中医到底是不是呢?制作紫砂壶瓷器的一些传统工艺到底算不算呢?传统的建筑风格,传统的书法绘画等等。其实在我们丰厚的历史积淀当中,蕴含着很多宝藏,这些都需要人们花费精力去发现。如果这些东西能够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出来,不是把它简单的陈列在博物馆里,而是把它们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今天的人们相比于从前更加热爱自己传统的东西了,但今天的人们对于传统的东西仍旧不是很懂,未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会不会更加深入,我猜不到。我只是想提醒世人,传统文化很多都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所以不要太自以为是。而应该更多的去研究文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逐渐复原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由此可见,传承大于发展,如果连传承都做不到妄谈发展,一定不会如愿的。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同一个班里,你如果去帮助别人,就好像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因为你要竞争的是外面千千万万的人,而不是班里的这么几号人,如果你一定要通过拒绝帮助同学来保障自己在班中的名次,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这是我长大之后才明白的道理,小的时候我是不明白的。如果有人跟你竞争,你也应该积极的看待这件事情,而不要把它看得太过于消极。如果竞争对手表现出一些问题,你也不要太多地把精力花费在他的身上,因为真正妨碍你进步的永远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人们之所以习惯性的跟风,就在于他们没有发现教育的规律。如果你真的懂其中的规律,你就不会盲目的跟风了。

我至今记得与秦同学在泳池高歌,那真是非常美好,有令人难忘的时光。这种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人到中年。走路稍微急一点,就感觉胸口有两坨东西在晃,作为一个男人,这种感觉让人非常的惆怅。衰老是多么可怕,但又不可避免。曾经我不是那么害怕衰老,我只是担心老而无为现,如今我一天天老了,却有更加显得无所作为。单位里剧烈的变化,正在酝酿当中,在这场变化当中,我该如何保全自己呢?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人思考。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大,我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忽然之间在某个时刻我稍微打一个盹儿,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反而是我所期盼的,但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极低。于是我还要硬着头皮活下去,面对那些我不想面对的问题。我至今记得我那只小乌龟临死之前的种种情形,每当想起这些情形,我都知道是我在造孽。如果我当时使用正确的方法,它完全可以活下来,是我亲手送走它。

我非常幸运生活在历史上最好的年头,可我仍然感到不满和惆怅。假如真的置身于那种痛苦的环境当中,我又会如何呢?在魏晋时代的人,要么为了生计疲于奔命,要么就聚集在一起谈论虚妄。以我的地位,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大概会跟着大家一起疲于奔命吧!凡是那种剧烈变化的年代,凡是那种迅速发展的年代,都是非常崇尚功利的年代。凡是那种看起来特别消沉的年代,大家都特别热衷消费,都有一种有今无明的感觉,这种末日光景是非常令人绝望的。所以假如让我生活在晚明时代,我会怎么做呢?假如我迫于压力被剃去了头发,那个时候我一定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因为我感觉以自己这个鬼样子,根本没有办法去面对列祖列宗。我记得有一部书叫做《大清相国陈廷敬》,里边的一些情景让我感到非常的恶心。但有些东西过去就永远过去了,无论你怎么怀念他都无济于事,就如同人的青春。

想要在竞争当中凸显出自己的优势,你就得为别人不会的东西,假如你也学钢琴他也学钢琴,到最后大家都会弹钢琴,请问你的优势在哪里呢?别人会的东西你也会,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九个人都会,你不会,你可能会觉得有损失。如果同时你会一样东西,剩下的九十九个人都不会,相比之下谁有竞争力呢?他们是九十九个人在一起竞争,而你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由此可见,跟风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很多人热衷于报奥数班。这里边的原因很复杂,比如一些优秀的学校把奥数成绩作为录取标准之一,从科学的角度学奥数,唯一的原因就是你在这方面有天赋,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退一步讲那些奥数班出来的人,最后一定成了科学家吗?其实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寥寥无几,因为他们并不喜欢数学,他们真正的兴趣是那些好的学校。

虽然我们的社会已经如此进步,物质如此充裕,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导致一些地方好的教育资源非常的稀缺,所以才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竞争。虽然很多人在小的时候能够在各种数学比赛当中获奖,长大之后却很少有人真正去研究数学,因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你没有办法把它直接变成钱。语言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文学不是。我觉得把文学当做输出价值观的工具是非常无趣的,但如果不用它输出价值观又能用它做什么呢?什么是文学呢?真正的文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文学应该展现人的复杂性。这一点我是同意的,所谓人的复杂性就是展示人的真实性,生活当中一个个鲜活的人都不是那么单一的,你没有办法一眼看到他的全部,文学可以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塑造一个鲜活真实的人。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今天的文学,在我看来他已经非常的没落了。

如果我跟古代的人出现在同样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并且与他们有深入细致的交流,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那么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我出现在他们的世界当中呢?我想过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用一种折叠的方式。这就好比许多页纸各自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把这些纸摞在一起,然后浇上水。文字就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故事,我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可以与陶渊明坐在一起喝酒。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与房杜二人谈论天下大势,我也希望自己出现在贞观的朝会上。我想了解一下当时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一直在听一个人说隋朝的故事,就等着要讲到唐朝的时候,他突然改讲宋朝,这让我非常的恼火。不过讲书的是人家听不听在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就在那里大放厥词,这是非常令人悲哀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面对着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打破孤独,如何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有三五人士愿意跟我交流,而且我们之间有共同话题。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这一心愿始终没有实现,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没有办法实现,所以我曾经借助想象为自己构筑了一个虚拟的朋友圈,在这个圈子里有很多不曾存在过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我也想象过要不要与古人形成一个小小的圈子,然后我们经常在一起坐而论道。在青山绿水之间,或者是促膝长谈,或者是面对着河水放声歌唱。或者是诗歌唱和,或者是写文章交流彼此之间的看法。

新丰九年六月初九

许多人幻想着要穿越到清朝去,而我是不太喜欢清朝。第一是清朝的衣服,让人看着觉得别扭。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清朝的替换衣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能觉得大清之所以能够入关,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大明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先进淘汰落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无意去反驳他们的观点。有一点还是挺让人感到难过的,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利益形成不同的价值观,所以在不同的人眼睛里,传统的样子也不同。可能别人眼中的传统会恢复在我眼中的那个传统是永远回不去了,当听到这样的话,一些正义人士大概就会跳出来指责我了,他们的素质永远是这么好。我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的担忧,就如同我担心传统文化根本没有办法恢复。同时我又深深的感觉到,在一些极其保守的人士看来,我已经与传统背道而驰了。

比如我曾经在电视上看一个辩论会里面,一个人义正词严的说,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根,是传统文化的魂。在我看来这个人是义正词严的胡说八道,的确我们有这样的说法,叫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一个孝子长大之后会不会成为一个慈父呢?按照正常的推理应该是肯定的,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不一定。在这里我要澄清,我不是说孝不重要,而只是说不应该过度的把它夸大。如果孝既不是传统文化的根,也不是传统文化的魂。那么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到底是什么呢?我无意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这样一个现象,孔子最初的说法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阐述的是一个二元的概念。如果笑是根是魂那么慈呢?难道就不是根不是魂?许多说话冠冕堂皇的人,比鬼还要不靠谱。所以我一直觉得,对于那些热衷搞价值输出的人,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现在同样的问题让我回答,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发扬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这样一个概念会产生误解,会觉得所谓发扬传统文化就是要回到过去。在我看来,所谓发扬传统文化或者复兴传统文化,就是要让北洋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每当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会要产生一个问题,叫做损益和扬弃。过去有一种说法,把其中一部分叫做糟粕,另外一部分叫做优秀的传统文化糟粕的要遗弃掉,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予以发扬。在我看来要想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首先要了解它的实质,它的根本。北洋的传统文化已经历经至少三千年之久,在这三千年里有变化的也有不变化的。我觉得其中不变的东西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想发展他,首先要弄懂他。比如有很多人自称要发展传统艺术,如果你连最基本的都不,你怎么发展它呢?所谓发展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发展,如果传承都做不到发展要从何谈起呢?

之前与人通讯的时候,我曾经讨论过黄老之学。我曾经说过,要想真正弄明白老子的学说,就要弄明白老子当时所面对的情况所针对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去分析他说的那些话。如果面对的情况和针对的问题发生变化,老子说的话会不会有所不同呢?答案是一定的。同样一个方法,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呈现出来的面貌是不同的,这就叫做实事求是。所以学习黄老之学也好,学习其他的学说也好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不要太过于执着圣人所说每一句话来自于每一个字。而要认真的考虑他当时所面对的环境和问题,要强烈的意识到他说的那些话是有针对性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学到这一门学说当中最精髓的东西。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9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