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248号 因果定律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22 10:56:23
  • 字数:12364字

冬天有很多缺点,但也是一个能够拉近我与乌龟之间关系的季节。今天我看了星座预测提示,我不宜雨天出门。外面飘着一点小雨,而我没有去正在办丧事的同事的家。明天要不要去,我心里也没底,一切就看命运安排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希望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的表现是得体的。我也希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始终能够把握好节奏。能够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解决问题,若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打破城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反复提及上天保佑的作用,没有来自上天的保佑,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办好的。同时我也说过神佛保佑的作用,神佛与上天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去把握呢?关于这一问题我没有思考太多,但我希望最终能够有那么一天,我可以给这个问题合理的解答。

今天下午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我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叫做基础性的研究,一个叫做应用型的研究。所谓基础性的研究是指那种没办法应用于生产生活的,纯粹满足人们好奇心的研究。作为应用型的研究,是指专门服务生产和生活的研究。很显然,李先生对基础性研究的认知恐怕是有问题的。打一个比方,历史到底算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型学科呢?经常会有人这样问,学历史有什么用?的确这个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不能马上创造就业机会。可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一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眼里,这门学科是非常不重要的,它被视作是副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于这样的一种现象,我感到悲哀又无奈。在这个问题上我之间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比如今天上午的时候,我与李先生就发生过一次争论。在双方用论据对轰的时候,以我的完胜而告终,因为李先生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自圆其说。

我是相信因果的,但是为结善果而广种福田是佛陀所不提倡的。据说阴曹地府有这样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无心作恶,虽恶不罚佛陀教导大家信因果,但不昧因果我。下联是有意为善,虽善不赏。我觉得因果定律是符合科学的,它是科学规律,不是价值判断,所以若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所描述的恐怕不是因果定律,在生活当中所呈现的真实样貌。真实的情形应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陀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他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清静的状态,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如同把一个装着水的瓶子放在一个地方长时间不要动它,久而久之尘埃就会沉淀下去,里面的液体就会透明。我相信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练习禅定,他就会变得比较通透。禅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在这方面有更深的造诣。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个朝代大概是这样的,以武立国,却不能以武守成。于是一般到了太宗时代就会偃武修文,正如我之前在跟朋友通信的时候所提到过的那样。王朝之初,战乱方歇。朝廷掌握大量的空地,大量的流民获得安置,不仅分给土地,还提供耕牛。祭出一系列措施,让他们安心生产。所以一般而言,开国之后都会出现治世,随着天下承平日久,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问题进一步发酵就会酿成危机,一般到了这个时候,王朝还有自我治愈的能力。你就会看到一些人在这个关键时候站出来通过变革解决问题,之后就会出现中兴局面。一般来说他们不能够一次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说即便解决了问题,后期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而当新的问题出现时,王朝一般就已经失去了自愈的能力。尽管如此,这个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出来想要力挽狂澜。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局势,一场一场的危机接踵而至,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亲爱的嘉凤女士:

今天下午何先生抛出了一个话题,起初我不知道怎么接,别人也没什么反应,李先生在里面发了一个问号。不久之后何先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解释说西学也有玄学的成分,紧接着他又大胆的预测,很可能存在人类之外的文明。很显然,何先生的这种推测没有引起大家的兴趣,对于这个话题,王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还特意指出有两个人比较务实。我觉得务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但我这个人向来不是特别务实,十几年前就是这样。我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做几件值得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可是我有机会做这样的事吗?即将过去的九年时间,我极有可能完成九部长篇小说。可这些小说一部比一部看起来没有价值,这很让我感到绝望。随着初冬时节将至,我与乌龟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拉近。

我有一点没有想到,就是经过了这些年,与程先生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我对程先生各种主张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觉得我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人的立场是由利益塑造的,人的三观是由立场塑造的。一个人不管说什么,你只要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他所表达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他的利益。不管这个人把话说的多么漂亮,多么正义凛然都不可能逃脱这个规则。昨天跟长官讨论的时候,触及到这样一个话题。就是这世上的确存在一些人,他们做出了很多的成绩,却保持了清白。我不倾向于说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私心,一心为公。而是说他们志存高远,想着以后能够掌握更大的利益,眼前的这么一点蝇头小利,他还放在眼里吗?而且人家凭什么输送各种好处给你呢?特别是生意人,他们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们之所以愿意把好处给你,是为了从你这儿赚取更大的好处。而你把他要的好处给他,无疑是要把自己置于险境,因为你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可以跟他交易。

关于这样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这方面我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以为昨天去一次就拉倒了,顶多再去一回,没想到一连三天都得去。不过具体怎么回事现在还不好说,比如今天很可能单位就会有不一样的安排。希望我能够在这种不同的安排当中应对自如,假如今天不去明天是肯定得去的。所以总体上说来,今天的运势还真不好说,如果今天要留在单位。对我来说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不过想这些东西到底是没有什么用的。昨晚我在完成创作之后,看到社群里又有一些讨论。我不知道社群里的其他人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就是想利用这个小小的社群来做一点小小的研究。如果我能够成功的通过这些研究发现传播学的规律,发现营销学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可能对我有比较大的帮助,至于这个帮助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好说。

这世界所能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都处于无限的因果链条当中。既然一切都在因果链条当中,为什么佛陀教导大家不要执着与因果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人想要准确的预测因果是非常困难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说法就是人对因果定律一厢情愿时的预测。我曾经表示过这样一种观点,行善不以其道得恶果,作恶能以其道,可以得善果。善于作恶的人能够把整个过程设计的极为精巧,使自己免于被处罚。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以为世界就长成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然而真实的情况却不是那么回事。多数情况下真相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因为人太容易相信对自己有利的推测。我也是一个很喜欢推测未来的人,但我似乎在潜意识里很愿意把未来想象的非常的悲观,当然我也希望我所预测到的那种情况不要出现。

目前在工作当中,我的一些主张并不能把它称作是经验。假如那些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那么我的那些主张就可以被称作是经验了。若上天安排我去别的单位工作,或者在单位又调整了分工。我不得不移交手中工作的时候,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不清楚我自己这么做对他到底有没有帮助,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我觉得一旦被处理的特别顺畅了,接手之后只需要按需就搬就可以了。这些年我工作当中得到一个经验,就是不要随随便便给人提供方便。给人提供方便,有时候就是给自己挖坑。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样的规律并非适用于任何场合,我的想法是要树立一套规则,这套规则要被大家所熟悉。要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就逐渐解决了。照章办事,本是基本的要求。如果要行方便也一定在规则上给大家提供方便,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然后大家确定这个事儿该怎么干。

工作当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克服。但我觉得只要规则明确,只要养成照章办事的习惯,一切就会显得顺畅而自然。如是我闻,有这么一位长官为了讨好,各方面的关系,他把很多人弄到自己那个单位里,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有背景,一个比一个不能干活。于是他就惊讶的发现自己这个单位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因为一天到晚没几个人来上班。一堆业务丢在那个地方,没人去处理。假如这个人被提拔,这世上就没有天理了。因为不用问你就知道他肯定把工作干得一塌糊涂,把一个小小的单位交给他,他祸害一个单位,把一个大的组织交给他,他祸害一个大的组织。他整天想着人情世故,但他犯了一个关键的错误就是他不是拿他自己的利益做人情,而是拿公器做人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描述远好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是描述客观事实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间夹杂了价值判断。很多人对后一种说法,抱有怀疑态度。世间发生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怀疑。荀子说过,天有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当我们试图总结传统思想史的时候,人们可能要很自然的梳理儒学发展的脉络,传统思想并不只是包括儒学,还包括黄老之学、沙门禅宗之学。对于这些穴位我都谈不上精通,但都略知一二。曾经在某个社群里我被人指责做学问不够精细,人家的指责其实是有道理的。我的确在做学问的时候粗枝大叶,不过事实上我也不是做学问的人,我只是某个基层事业单位里的一名临时工。而且我只拥有大专学历,像我这样一个人又怎么能做得了学术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办法丢开自己的爱好,我还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思考,并且尝试着把自己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我并不确定我所思考的这些东西,对后来的人们到底有没有用。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提供过这样的论述?比如在东周列国时代,人们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评定天下。到了秦汉时代,人们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治理天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治理的方法也不相同。儒学成了人们印象当中的主流,到底是时代的选择还是历史的巧合?如果这是必然的,那么理由是什么呢?还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就是先秦各家学派始终都处于变化之中,就如同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一个极大的变量。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的身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有一些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王先生和秦先生就没有太大的变化,苏先生有没有变化不好说,因为我对他的情况知之了了。

我觉得发生在我身上的变化还是非常剧烈的,同样李先生,何先生程先生的身上,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白先生的身上也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剧烈变化。若在十几年前,谁能想到五大三粗的,何先生会在有一天变成一个妇科医生呢?谁又能想象多年以后,李先生会变成一个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呢?不过说实在的,我觉得李先生在一些问题上的论述仍旧是非常混乱的,比如当他在陈述什么是基础领域研究的时候,他说的是比较乱的。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论问题不是人家说的乱,而是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就如同几年前在工作当中我与一个人发生了冲突,当我说自己那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对方没有听明白,而人家不说,自己没有听明白说我的表达能力不行。

记得当年念大专的时候,我就因为生活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而开始借阅有关佛陀的书籍。并且接触到了禅宗,当我对禅宗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就有了一种想法,我到底有没有可能通过参禅而让自己更进一步呢?我所说的更进一步是指思想上的提升。我希望自己更有智慧,更能够应对生活当中发生的各种变故,更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善于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我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一方面我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就有机会对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想法进行实验。跟我打交道的那些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正式工。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而能够更好的解决工作当中的问题。我倒不是说要干出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只希望他能够较少的给我增加烦恼。

新丰九年九月初九

其实听不明白也没什么关系,听不明白可以向我再问我再解释嘛,问题是人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他以为自己听明白了,其实他听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从分工调整之后,再跟朋友通信的时候,我很多次谈论到有关于公子的话题。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后面到底会发生什么呢?我希望我能够把那些问题处理的非常的顺畅,能够做到规范化、流程化。我不希望有那么多的灵活掌握,有那么多行方便的方式。人人跑过来行方便,最后的事情一定搞得一塌糊涂。在办事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不计后果的替别人行方便,另一方面自己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在接受新工作之前,我把之前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用到了这个地方。就目前而言,我感觉这些经验还是适用的,未来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法,我有一个思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

为了坚持这一原则,我曾经与人发生过冲突。尽管观点不同,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理由很简单,他想做人情给别人行方便。出了问题他不需要担责任,而我要承担后果,凭什么他做人情我是瓜落呢?也许人家做类似工作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干的。而那几位实际上做的怎么样呢?在我看来完全不行。我就是不给别人那么多的方便,该你做的事情你就一定要把它担起来。而看一下高低胖瘦,似乎我最有可能把这事给扛起来,但我扛得起来吗?就算是我能扛起来,我也不会那么做。这世上有这么一种人,办事的时候对谁都不放心,非得自己一个人干,这种人累死活该。一定会利用一切可能把手里的事情分解掉,然后用规则保证最后出来的结果符合理想。我有一个不能对别人说的想法,就是让大家养成了按照规定办事的习惯。一切就容易了,如果每个人都脑袋灵活,想要走捷径,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千疮百孔。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一般来说,王朝之初六十年,这六十年的时间会逐渐走向治世,到了后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接下来又会有六十年逐渐走向中兴局面。过完这六十年,后面的危机就会一场接着一场,直到最后彻底覆灭。一般来说,一个朝代超过一百五十年,后面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也许我所描述的只是现象,并没有真正揭示其中的规律。其实这种规律不仅在域内有域外其实也存在,在域外一个又一个文明实体,从开始照耀世界到最后失去光明一般来说没有经历太长的时间。古罗马历经千年,不过实际上它并没有逃脱历史规律的约束。表面上看他的确延续了很长时间,然而在这千年之内,他几次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凯撒的出现,实际上就给古罗马带来了惊天巨变。比如古罗马一分为二,这是一个以城市命名的文明。假如它已经不在这个城市里了,它到底算在还是不在呢?

我不是已经下了定论,而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可以争论的点,之前在跟朋友通信的时候,我也谈到过这样一个话题,就是良性竞争远,好过求同存异。所谓良性竞争就是彼此之间既存在竞争不能够非常默契的对分歧进行管理,比如庄周和惠施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争论,你以为他们是冤家吗?其实他们两个关系非常的要好。求同存异,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只会有一群虚情假意的玩伴。做生意的时候可以求同存异,大家可以放下彼此之间的芥蒂,专心来经营共同利益。孔子所强调的和而不同是求同存异的意思吗?我的感觉不是。两个人如果说话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坚决不碰触双方存在分歧的点。这两个人绝不可能是朋友,他们只是相互利用而已。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9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