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18章朱元璋的野望

  • 作者:孤临易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02 11:21:33
  • 字数:5252字

八大明王中有这样的说法:三世明王——金刚手菩萨;大威德明王——文殊菩萨;军荼利明王——虚空藏菩萨;大轮明王——弥勒菩萨;马头明王——观音菩萨;无能胜明王——地藏菩萨;不动明王——除盖障菩萨;步掷明王——普贤菩萨。

留意了,弥勒菩萨,后来我们知道弥勒菩萨升级成了佛。

佛教中的明王指的是:

梵语?Vidyā-rājā。又作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明,即破愚闇之智慧光明,即指真言陀罗尼。明王有二义:(一)指真言陀罗尼之王,如佛顶一字真言为佛部之明王。(二)指一般所习称之明王,如降三世明王为密教诸尊之一。降三世明王等为教化难调之众生,而显现忿怒相。

这个明王是怎么回事?小明王又从何而来,前文有过简单的交代,这里稍微梳理一下。

那么明王是什么?

我们前文提到过,明教是外来宗教和本土的融合后形成的宗教,那么明教的明王和现在我们说的这个政权的首领又有那些联系呢?

元末的第一任明王,韩山童(?-1351),元末民变领袖。原为栾城(今属河北)人,其祖父因传授白莲教,被谪徙永年(今属河北)白鹿庄。他继续传教工作,声称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藉以鼓动百姓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与刘福通等聚众,杀白马黑牛,宣誓起事,部众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被称为“红巾军”。他被推奉为明王,不久被捕杀。

我们看过的周星驰喜剧里济公就是从降龙尊者升级到了降龙罗汉,关羽也是一路升级成了关圣大帝。

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韩林儿,韩林儿离奇的沉入江中,至于是不是为朱元璋所害,至今未有定论。

好,看过这两位明王的介绍,我们就知道了朱元璋为什么称吴王而不是明王,也是皇帝的原因。

“弥勒降生,明王出世”这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我们之前分析过。

前面我们知道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脉络大概是:在反元的几股主要势力中,一开始时投奔明教韩林儿的朱元璋,羽翼逐渐丰满,后来终于取代小明王韩林儿成为倒“元”主力。

明王这个称号朱元璋不称,却称国号大明,是历史迷案,也是超凡的智慧。

韩林儿(?-1366年),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

欲与日月同辉,朱元璋为建国后的政权披上神话的外衣,“明”字还表示日月,我国自古就有崇拜日月的习俗。朱元璋招兵时,在招兵大旗上还写过,“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里实际是反元朝,因为元前是宋,他要反元复宋。

这是朱元璋对“明”的解释,日月构成了明。中华文化中有崇拜日月的传统,史籍就有祭日月的记载。

皇帝每年春分时要去朝拜太阳,秋分时要朝拜月亮,朝拜太阳是在早晨,朝拜月亮是在傍晚,这是中华文化中对日月朝拜的习俗。而且民间有许多美的神话与日月有关,比如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等,朱元璋也清楚这些,于是就用这种崇拜命名王朝,希望唤取大家的信任。

看了《大明风华》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明字的写法有点奇怪,原因其实很简单。

左“囧”右“月”,懂一点古汉语的朋友会知道,“囧”在古代是窗子的意思,异体字就表明是月光穿过窗户,还是光明的意思。

明朝的“明”字处理有日月同辉的美义之外,据史料记载,朱元璋身边的儒士们,还对“明”做出了更为神秘的注脚。他们认为,在古代神话中,“朱明”代表着火神,而“朱明”一词正好把国姓和国号联系在一起,尤为巧合,甚至还有人认为明朝的“明”字还有压倒元朝的特殊含义。这又该从何说起呢?

阴阳五行论,要对元朝进行全面压制,战国时代的邹夫子有《五德终始说》,不知道的朋友可以去看古天乐版本的《寻秦记》。

光有对传统的继承,还不够。在元朝时,民间就提到阴阳五行,五行间相生相克。那么“明”跟五行有关吗?

元定都是在北京,而明朝建立朝代时,开始定都南京,后来才迁到北京。按阴阳的说法,南是火,明对元来说是火,要克的是金,也就是要克元朝。

所以朱元璋选择“明”,从五行相生相克角度来说,他也有深意,他不止是要从武力装备上打败元朝,从对民间百姓的精神控制,他也要全面压制元朝。

朱元璋在确立了一系列造反计划后,逐步发展自己的经济,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后方地基,是谓之“高筑墙”,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为统一做准备是“广积粮”,不称帝不争明王是“缓称王”。

与之同时代的大汉皇帝陈友谅,兵威赫赫。大周皇帝张士诚,虎视眈眈。大元朝,虽然在中原的经营摇摇欲坠,但是还有蒙古高原广袤的国土,明王也是深得人心,不可与之争锋,所以朱元璋选择了蛰伏在明王的统治下,猥琐发育,多开分矿,积极生产为了更大的野望徐徐图之。

在玄奘西域之行后,佛教兴盛,明教就与佛教融合,并定名为明教,意思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意为明教会有一个王来统治人间。于是,朱元璋就借它来让百姓相信自己就是明王,是上天派来管理民间百姓的。

由此可见,明的第一个来源就是朱元璋投奔明教而来。

前文聊过,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管自己的国号叫大明。

公元1838年,朱元璋麾下猛将徐达、常遇春等率部攻陷北京,同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登基,建立明朝。

定都南京,称吴王以后。根据九字方针就是坐山观虎斗,让其他势力你争我夺,安心的在小明王的领导下安稳发展。

公元1421年迁都顺天府(北京)。朱元璋建立王朝统治时,将其定名为“明”。和元朝选择王朝名称的方式一样,明朝也同样放弃了以地域名称命名的做法,而是选择了有寓意的“明”作王朝的名称。

朱元璋对于自己佛教徒的出身并不避讳,他曾经投奔的小明王韩林儿,也有佛教渊源。那么明教与佛教,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其实明教和佛教一样,都是外来的宗教。明教从隋唐时期从波斯帝国传入中国,它当时叫摩尼教。摩尼教一直被历朝历代的朝廷打压,于是它就想办法适应本土化生存。

虎衣明王是密宗三大师祖之一,他在以五胜金刚为主的修法中对所修法门作了详细阐释、编撰、结集、研究,将父续密法与母续密法相结合,并传授给智藏龙师,称为子续密宗,也就是大圆满修法。

神话中的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都是说的明王。

阅读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358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